English

少年班能否育出“超人”

2001-08-1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从2001年起,持续了15年的上海交大“少年班”停止招生。停招的重要原因是:生源范围越来越窄,质量也逐年下降。另外学校发现,这些“神童”跨进高校大门后,有的虽然能凭借技巧解出难题,但并未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因为年龄小,部分“少年班”学生在自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成熟度方面比普通大学生要弱。

在人们的想像中,“少年班”就是未来中国“诺贝尔奖”的熔炉。于是,“少年班”享受学校专门为他们请院士、博导级专家开课的待遇。然而,不要说获得“诺贝尔奖”,就连真正称得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鲜有出现。

如今,人们再次审视“少年班”,发现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工业大学教授蔡自兴指出,如果说父母对自己孩子常有拔苗助长的急切,尚可理解为人之私情的话,那么由社会把这种急切愿望付诸于有组织的行为,就值得反省了。

而“少年班”对那些入学少年也并非好事。超负荷的脑力劳动必然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甚至出现早熟、早衰,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而遭淘汰。

然而,一片议论声中,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招生今年依旧“坚挺”。中国科大的老师坚持认为,在我国,确实存在着千分之一量级的智力超常儿童。这些儿童一旦得到科学的后天教育,极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当年“少年班”的孩子,如今最大的也不过30多岁,他们中大多数,还在继续修他们的学业,从人才学的角度来看,现在并不是要他们出成绩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就一定强求他们出成绩,反而是“拔苗助长”。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从前些年的一哄而起到目前中国科大的“一往情深”,表明我们对培养超常人才的探索正日趋成熟和理性。(《工人日报》2001.8.7赵小展 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