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皮肤细胞变出百个人类胚胎

2001-09-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今年以来,中山医科大学陈系古教授等先后将人类皮肤细胞核移植到家兔卵母细胞中,经过2000多次实验,成功克隆出100多个人类胚胎,其中部分发育到“桑葚胚”阶段。这些胚胎与供者(一名七岁小男孩)的基因相合度超过99.999%,可以用作治疗性克隆研究,进而获取具有全能分化潜能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后者可在体外诱导分化,克隆出人体全身所有的200多种组织和器官。

国际上对生殖性克隆(克隆人)持一致的反对立场,但对治疗性克隆(克隆器官用于外科移植)中涉及的伦理问题一直争议不休。这项成果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国内专家的激烈争论。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沈铭贤教授将这一消息称为是对生命伦理的“突袭”,指出不能默许人畜细胞融合。陈仁彪、丘祥兴、高志炎等教授认为,用家兔卵细胞替代女性卵细胞,目的是为避开“用有生命的受精卵进行研究等于扼杀生命”这个伦理学争议。“但他们恰恰忽视了一个更深层、更严峻的伦理问题:人和动物的细胞会不可避免发生相互作用。”因为克隆而成的胚胎仍有极少量来自于家兔的兔线粒体,其中含有的DNA遗传物质将参与整个细胞的新陈代谢。可能会造成将某些未知的兔子疾病传染给人类。或者万一胚胎被居心叵测者植入人类子宫,就可能产生一个人兔杂交种。“这完全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针对上面4位专家的质疑,陈系古教授答辩认为,伦理、法律应随着科技发展而发展。人鼠、人兔细胞融合是经常的事情,已经进行了几十年,至今未有人指责是对生命伦理的“突袭”。他还一再强调本研究目的在于治疗性克隆,不是克隆人,并说如果国家有关法律禁止进行这样的研究,自己将停止实验。

(《羊城晚报》《文汇报》2001.9.6-1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