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黑洞》太“黑”

2002-01-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正在荧屏播出的电视剧《黑洞》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然而一些观众说,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人们看到的是坏人横行霸道一手遮天,好人却胆战心惊走投无路,虽然到最后正义的力量总会获胜,但过于淋漓尽致地展示暴力和邪恶,让人看了觉得“胸闷”。

相对反面人物个性的复杂鲜活来说,剧中代表正义力量的公安刑警形象却显得表浅而苍白。黑社会头子聂明宇被描绘成一个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犯罪分子,他外表斯文、颇具书卷气,编导把他的犯罪原因归咎为“既不为钱,也不为权,而是成长环境对他个性的扭曲”,而且用练琴、挂满军用品的密室、对妹妹的疼爱等细节来细腻刻画他的复杂个性、他的魄力、他的冷静、他的艺术才能,乃至内心深处的温情。而作为主人公的刑警队长刘振汉则被塑造得性格暴躁、容易冲动,甚至有点不近人情,面对一连串的走私、杀人犯罪,他屡屡陷入被动而束手无策;甚至面对妻子遭报复下岗、儿子被黑社会劫持、自己被诬陷入狱,他也只能在铁窗里怒吼。

一些影视评论家认为,“让好人有缺点,让坏人有优点”,这种手法固然可以让人物显得复杂立体,但如果失去了应有的“度”,就会混淆善恶,削弱文艺作品应有的思想力量,甚至可能产生有悖于“打黑反腐”主题的收视效果。

(《文汇报》2002.1.8傅庆萱文)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核实,此为固定搭配),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作用。【详细】

      【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