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样的赞语,真是使人莫名其妙。对这个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孤儿,除了人性的悲悯和人道的关怀,这样的赞语对她有意义吗?这是在尊重生命还是让这个脆弱的生命来为记者自己的“主题思想”服务?
这样的思维方式,真正能看出我们一些人的思想是多么的懒惰,情感是多么的麻木!那个两岁的小女孩,她能“挑战命运”,而且“无畏”吗?
(《杂文报》2003.1.21 张金岭文)
[值班总编推荐] 用你我的匠心,托举起繁盛的中国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形势 擘画新蓝图——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健康丝路”为上合注入新动力
启蒙和审美的双重交响
【详细】
秦嗣德: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人文语境
劳动铸就中国梦
以高质量网络法治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