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关键在“化”

2003-03-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一次在东校门外“打的”,刚到中关村四环路桥下就遇堵车了。我就对司机发起牢骚来,埋怨白颐路上红绿灯设计不合理,造成交通堵塞。司机不以为然,“你看这边清华北大,前面人大,再过去师大,哪一所大学门口不堵车?大学生最不守规矩,文化越高,素质越低!”此言一出,噎得我这个一辈子从事高等教育,近年来又为文化素质教育忙乎奔走的人半晌喘不过气来。他把北京四大“国立”名校:人、北、清、师都点到了,这不是把搞得热火朝天的文化素质教育,甚至整个高等教育的成绩都一笔勾销了!我当然不能苟同这种“论断”。但细细想来,司机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你看那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的,闯红灯的,排队加塞的,哪儿没有大学生的身影。这能说他们的素质高么?

《辞海》中“文化”是:“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但要把“文化”上升为“素质”,我总觉得这“一般知识”还不能概括为文化。文化是要把一般知识通过人的消化、体会、内省而升华、转化为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从而上升为“素质”。所以“文化”贵在以文(一般知识)“化”人,从低级的人化为高尚的人。《易经》上说过:“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强调这个“化”字。上述出租车司机的话,就是反映一些大学生多的是一般知识,却少一点“内化”,没有成为素质。

(摘自《文化素质与科学精神——谈学论教续集》王义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2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