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熊德明:说出实话

2004-01-0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二○○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得主熊德明在颁奖典礼现场

2003年12月28日晚,一名农村妇女登上了中央电视台2003年度人物奖的颁奖台。这位与丁磊等叱咤中国的经济精英并驾齐驱的人物就是来自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的农民熊德明。熊德明获得了2003年年度社会公益奖,据称这是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活动举办四届以来首个“扛锄头”的农民获奖。

一句实话一夜成名

2003年10月24日傍晚,熊德明从山坡上割猪草回家,看到自家的院前站了一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总理坐在板凳上正向乡亲们问这问那。同时她也听见村干部对村民们的交代:“温总理来看看。不要乱讲话。”

“刚开始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生怕说错了,毕竟没见过这么大的官。”熊德明说,和总理拉上话以后,就发现总理其实是个很随和的人,“让人感觉他很亲切,一点官架子也没有。”

近6点的时候,总理起身准备离开龙泉村,他问起村子里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有没有欠钱的事。在场乡亲中,被拖欠工资的远不止她一家,但总理说话之后出现了一阵沉默。

“我心里想,我丈夫打工拿不回工资,家里没有钱买猪饲料,心里着急,也想起了村干部交代的话,我想我要讲,我不是‘乱讲话’”。熊德明犹豫良久,终于壮着胆子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她爱人李建明有2000多元钱的工钱已拖欠了一年,影响娃儿们交学费……

在村干部下达“封口令”的情况下,熊德明仍然斗胆向总理反映了真实情况,的确“具有一定难度,需要闯关冒险,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这也是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标准之一。据龙泉村村民向记者反映,熊德明此举与她一向敢于直言的性格有关。

“我晚上又哭了,说实话,我告诉总理后有些担心,丈夫抱怨过我,说别人都没向总理反映,你说了,地方上有些人会不会对我们不利……”

没想到的是,当晚熊德明还在睡梦中,村干部就将2240元钱送到她手上,同时还有一句叮嘱:“你要保密。”其实欠款只有2178元,熊德明夫妇后来将多给的钱还给了包工头。更没想到的是,一夜醒来,她已远近闻名。

沉默的大多数

熊德明的丈夫讨回工钱的三天内,与他一起打工的同村另外10人也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3万多元。而在此前,这些民工三番五次地来往于县城与乡村之间,就是要不到他们的那一点血汗钱。最后,这些民工干脆谁也不去催讨了,而是在家里坐等:“自己的钱拿不到,到县城去坐汽车还要花车费!”

熊德明一夜成名之后,很多村民请她帮忙讨要债务,“足足有几百人来找过我,他们问我要记者的电话号码,当中被拖欠了10年的都有……”

云阳县劳动与保障局监察大队不久就接到民工投诉200多件,涉及民工2000多人,金额317万元。在温总理来云阳视察前,民工每月投诉案件不过两三起,而现在则每天十余起。

据统计,目前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约有9400万人,他们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1000亿元左右。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占拖欠案件的70%。

引发一场“清欠风暴”

在“总理为熊德明讨欠薪”的示范效应下,全国迅速出现了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欠风暴”。

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12月初,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6个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予以贯彻,要求限期清偿拖欠工程款,严罚拖欠民工工资者。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规定,对于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纠纷,要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有力政策,严打拖欠民工工资行为。

2003年9月,中国工会十四大上把农民工加入工会首次写入大会报告中。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种具体措施“还债于民”的同时,以前被称为“真实的谎言”的民工工会,终于在官方的鼓励甚至强制下在建筑行业率先组建起来。

11月,北京市总工会、市委城建工委与市建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在京外地施工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到2004年底全市80%的建筑企业都要建立工会,届时将有68万农民工加入工会。

也许有一天,熊德明不再是新闻人物,也不用担心下次打工还是拿不到钱。(《新京报》1.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