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作家与科学家的一场对话

2004-09-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9月16日下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和著名作家王安忆以“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为题,在上海图书馆和300多名听众一起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对话。

王安忆说,科学最初是人道的,使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科学走得越远,越使我感到害怕。“世界是怎么样的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有必要把世界搞得这么清楚吗?”王安忆举了最直观的关于“速度”的例子。现在我们可以早上从上海到北京,晚上又从北京回到上海,但是我们侵犯了时间。她说,人生中每一步都有风景,现代科学技术却消解了这种享受。科学对于自然的修正使科学内部的“荷尔蒙”发生了变化,修正一旦开始就会带来一系列的修正,这种修正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面对女作家的质疑,裴钢给予了温和的“回应”:科学在今天确实是发展迅猛,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科学可以给人更多的幸福,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就是例证。但是有人也说,物质生活好了,得病的人更多了;住得好了,人与人之间疏远了;出行方便了,交通事故却更多了。那么我们该向何处去呢?文学向科学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反方向问题。

关于“速度”问题,裴钢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他说,古时候的人渴望一日千里的速度,而现代人却渴望脚步放慢些,也许是快捷的交通使现代人失去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感觉。

英国最近一项关于“什么人最幸福”的调查显示:穷人不幸福,非常有钱的人也不幸福,最幸福的是那些中产阶级。裴钢认为,创造幸福生活需要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参与,文学能给人充实、愉快、欣慰的感觉,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成为文学家。

(《文汇报》9.17 陈熙涵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