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有的司法解释,精神损害赔偿 死亡赔偿金 ,要以受害人的身份差别分别适用不同的标准。笔者认为,这种以身份差别为依据的区别赔偿违背了法律的平等原则。这一标准主要考虑的是受害人的身份、职业等个人因素。
在实践中,区别赔偿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区别
贫富之别是客观的,法律无法统一人们的劳动能力和收入水平;但人格平等是同等的,当任何人的人格利益受到损害时,法律都应当给以相同的保护,不管受害者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
(《南方周末》12.9孔繁军文)
[值班总编推荐] 用你我的匠心,托举起繁盛的中国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形势 擘画新蓝图——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健康丝路”为上合注入新动力
启蒙和审美的双重交响
【详细】
秦嗣德: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人文语境
劳动铸就中国梦
以高质量网络法治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