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村干部崛起新生代

2006-04-0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

2002年以前,湖北省鹤壁市市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57%。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虽然不少村干部都心存“领富”愿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另一个现实则是,在2002年度鹤壁市接收的高校毕业生中,有563人

没有落实工作单位,加上此前未能就业的,全市约有3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

一方面是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匮乏,一方面是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鹤壁市决定公开选拔大学生充实到村“两委”。到目前为止,鹤壁市共选拔了1018名年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实现了每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新生代村官带来新气象

这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给鹤壁市农村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首先,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市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了27%。村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农村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浚县新镇镇的长屯村,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村。村里的面粉厂、门面房等租赁给个人后,十多年没有收过租金;村里路况太差,一到下雨天,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群众意见很大。2004年4月,大学毕业生靳利现回村当了村委会主任助理。他首先为村里修通了路,然后又从自己的妻兄“开刀”,收回了村里的门面房和面粉厂,面向全村重新招标,村集体因此每年增收近10万元。2005年5月,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靳利现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其次,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到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截至2005年年底,鹤壁市大学生村官共带领群众创办各类致富项目384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项目年创利润4800多万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8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村官稳定率达97.5%

和城市相比,农村的条件还是要差一些,待遇要低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怀疑大学生村官能否在农村扎下根来。鹤壁市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6年初只有8人因考入行政事业单位或外出另谋职业而退出,另有17人因不被群众认可而被淘汰,大学生村官的稳定率高达97.5%。

这项工作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在于鹤壁市从各个环节着手,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够干得好,留得下。

首先,选拔对农村有感情并能够在农村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来当村官。为此,他们实行了“三优先”的原则,即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优先;所学专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优势相关的优先;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本村毕业的大学生。其次,加强培训和引导,促使大学生村官尽早进入状态。再次,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好的创业环境,以达到事业留人的目的。

鹤壁市要求,县区领导每人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支持大学生创立致富项目。建立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书记帮带责任制,重点提高他们的政策法治观念和组织领导能力。(《半月谈》2006年第6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