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物馆更是用来享受的

2006-05-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5月18日一大早,中国移动的很多用户忽然收到1860的一条短信:“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市文物局欢迎您走进博物馆。”

北京市各大博物馆当日推出的活动都紧紧围绕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青少年”:孩子们可以在首都博物馆亲手绘制京剧脸谱,可以在智化寺学习传统工艺手工扎染并且自己扎染一件

充满个性的T恤。人们发现,以往冷冰冰的博物馆好像换了一张亲切生动的面孔,在一片热闹中有两个字凸现了出来――互动。

“博物馆在我以前的印象里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地方,无非就是把一些文物和图片堆在玻璃柜里展览,再竖一个干巴巴的讲解牌子,我甚至没耐心把那些文物都看一遍,进一趟博物馆再不想去第二次了。”谈起以往逛博物馆的经历,兰州大学学生小娜显得有点“往事不堪回首”。

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超英坦言,“其实博物馆负载的功能非常丰富,决不仅仅是一个藏品中心的功能,它是公众学习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这点对青少年来说尤其明显,因为博物馆里的知识比起课本来说更加生动直观,也更丰富,并且在一些博物馆孩子们还可以动手参与,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据刘超英处长介绍,北京的博物馆目前都在探索各自服务公众、尤其服务青少年的方法,“比如自然博物馆设立了探索角、儿童活动区,孩子们可以动手拼装模型、触摸展品、上网查询资料、讨论,古代建筑博物馆也有模型拼装的服务,孩子们可以形象地知道古代的水车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通过这些努力,希望改变以往博物馆给人的生硬印象,使博物馆成为社区文化中心。”

功能得以尽情发挥的博物馆,该是怎样的博物馆?对此,欧美国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享受博物馆。不仅是参观,而是要把博物馆办成“让人待着不走的地方”。目前,我国的博物馆也开始向这一方向探索。(《中国青年报》5.2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