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日蒙古

2006-11-2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尽管从北京乘坐飞机去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只要两小时,但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这个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50多万的内陆国家了解不多。

经济复苏,生活水平提高

苏联解体后,过度依赖前苏联的蒙古经济陷入困境。蒙古朋友在谈到那段经常停水停电、连土豆和面包都要疯狂抢

购的日子时,还心有余悸。而经过10多年的调整恢复以及外国援助,蒙古经济开始回暖。尤其是近两年国际市场上矿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更加快了以矿业为支柱的蒙古经济增长的步伐,2006年,蒙古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950美元。

蒙古政府连续两年给公务员加薪,使公务员月平均工资达到150美元,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从明年开始可以领取每月10美元的补助金。记者刚来蒙古时,乌兰巴托的几个大商场非常“冷清”,蒙古的特产羊绒衫即使打折也鲜有人问津。这种情况自从今年7月蒙古国庆节后开始改观。一些大超市经常排起长队,五六百美元一件的进口高档皮衣,购买的人也不少。

乌兰巴托已经很少见到蒙古包了。蒙古政府从去年开始实施“4万户工程”项目,分5年完成,力争将房价控制在每平方米300~400美元之间,并向购房者提供为期15年的贷款,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这两年,整个乌兰巴托就像一个大的建筑工地。

吃西餐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

蒙古除了春节桌上摆着传统的烤全羊外,其余时间都是以沙拉和香肠为主,有时再加上一份土豆烧牛肉,餐具都是刀叉。如今已经很难找出一家像样的纯蒙古餐馆,而咖啡店则比比皆是。

国庆那达慕期间,整个乌兰巴托市冷冷清清,大部分人都到乡下度假去了,许多家庭都在郊区有别墅。

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

记得第一次到乌兰巴托,一走下飞机,记者看到的是从机场到市中心一路上坑坑洼洼的道路,斑驳的楼房外墙和日韩淘汰的二手公共汽车。乌兰巴托全市只有一个立交桥、一个过街天桥和一个地下通道。

蒙古至今还有超过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可是当你走在乌兰巴托的街头会惊奇地发现,街上跑的悍马车比北京还多,至于像奔驰、宝马这些车更是屡见不鲜。有钱人家可以将孩子送到学费1万美元一年的贵族中小学读书,然后再送他们到欧美国家留学。这些富人是在近十几年的经济转型中利用机会富起来的。

蒙古政府计划到2015年,把收入在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数量降低一半。并制定政策,为失业市民提供小额信贷。

不结盟 等距离 多支点

冷战时期,蒙古实行的是紧跟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冷战结束后,蒙古的外交政策开始全面转型,实行“同俄罗斯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是对外政策的首要方针”,同时重视同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这就是蒙古“不结盟”、“等距离”、“多支点”的外交政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蒙古领导人清楚地意识到,搭上中国这辆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是国家发展的一条捷径。到中国旅游购物的蒙古人每年都超过40万人次。许多蒙古人看病都会选择去呼和浩特和北京。每年去中国留学的蒙古学生超过千人。(《环球时报》11.2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