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孙元良:最后的黄埔一期生

2007-06-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5月25日,抗日名将孙元良在台湾辞世,享年103岁。他的遗愿是在未来选择适当的时机迁葬南京。孙元良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功不可没。

李大钊推荐考入黄埔军校

1904年,孙元良出生于四川成都大坝巷孙家老宅,父亲孙廷荣是晚清的一名知县,67岁才生

下孙元良。孙元良年少时,父亲便去世,但他一心秉承祖训,勤奋读书,成绩优异。

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在全国各地招生,正在北大读预科的孙元良闻讯后马上报名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招考非常严格,必须要有人引荐。孙元良的推荐人便是李大钊。1924年6月,在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以后,孙元良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与关麟征、陈赓、杜聿明、侯镜如等人一同被编在学生三队一区队。自此,不满20周岁的孙元良开始了军旅生涯。

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元良作为仪仗队队员,有幸在大门口迎接名誉校长孙中山。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孙元良文化程度较高,加之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颇得校长蒋介石的器重。

曾命“八百壮士”坚守上海

孙元良一生中最为人称颂的几场战役都是在上海进行的,其中“一・二八”淞沪战役是他的“成名作”。

1932年,孙元良担任国民党军队第八师259旅少将旅长。淞沪战役发生后,孙元良率军坚守上海宝山庙行镇11天,和友军一起夹击日军,让日军受到空前挫败。当时国际舆论评价此役为“国民党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孙元良因此役擢升为第88师师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日军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集结重兵,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8月11日,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第87师、第88师到上海杨树浦及虹口以北布防。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首先由虹口向天通庵车站至横浜路段开枪挑衅,并派出一支部队向宝山路、八字桥、天通庵路进攻,被孙元良率领的第88师击退。此后,孙元良率领88师官兵在上海闸北一带坚守阵地长达一个半月之久,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图谋。

为了掩护国民党主力部队转移,孙元良又下令88师524团第一营的800多名官兵,固守四行仓库阵地,并亲手将“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交给谢晋元团长。面对10倍之众的日军,官兵奋勇抵抗,全国士气为之振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百壮士”。孙元良因此再被升为国民革命军第72军军长。

晚年定居台湾不提当年勇

1949年底,孙元良来到台湾。背着战败丧师之责,加上国民党高级将领间的内斗,他精神郁闷,最后选择了退役从商。上世纪70年代初,孙元良一度旅居日本,开了一家名为“天福园”的面馆。1975年,他重返台湾定居高雄,在当地一家针织品公司当董事长。退休后,孙元良到台北定居,闲来无事时著书立传,写了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等。

晚年的孙元良很少提及当年的风风雨雨,心境平和地专注养生。“即便是对自己的儿女,他也很少说起过去参与的战事。”孙元良的五子、著名演员秦汉在提及父亲晚年的时候说。

1985年,孙元良最后一次高调亮相。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否认1931年后日军在华大屠杀的事实,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当时已经81岁高龄的孙元良在台湾高雄市发表了一份抗议书,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谎言。(《钱江晚报》6.1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