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解读历史名人应有“界”

2007-08-0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种不良倾向值得警惕,那就是对历史名人的肆意颠覆。例如这几天,有一位文学博士语出惊人: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这位博士还专门著书,阐明观点,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诚然,重新审评历史名人名著,还原历史人物真实,探究古典名著真谛,这本是学人的本职工作和职责所在;

为了让学术成果更好地走近大众,采取一些通俗、有趣的解读方式,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仔细分析其“新发现”,我看不到丝毫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看到的只有牵强附会和被无限夸大的只言片语。

为什么有人“语不惊人死不休”地颠覆名人?我想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为了标新立异,行颠覆名人之事,成自己出名之实。你李白英名远播古今中外,我偏偏把你说成是“古惑仔”,这样的“创新”,谁做得来?我做得来!一时之间,赚足关注,一夜成名。

二是吸引眼球,发笔“名人财”。翻看那位博士以前的著作,对李白的认识也并非如此无稽。但严谨的学术研究,可能远没有现在这样吸引人。我不枉揣测,他也许是受了一些人一夜成名、其著作洛阳纸贵的启发,故作惊人之语,实际上是在为他的新作鸣锣开道。

古代名人和古典名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对此,我们该做的是挖掘,是发扬,让它们焕发出新的时代意义。所以说,学术界在解读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时,追求趣味、通俗化,也应有边界。 (《人民日报》8.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