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看到了日本

2007-09-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中国大学生“走近日企,感受日本”代表团的成员们在访日之前,去图书馆和书市寻找日本方面的图书,找到了二战时期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写的《菊与刀》、80年前戴季陶写的《日本论》,却很难发现新的书籍能超越60年前的出版物。中国对日本的系统介绍似乎停留在了战前的阶段上。

“我在日本访问了10天,不能说我

看到了日本整体状况,但可以说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本。”访问回国后代表团成员王文静说。

日本很国际化

访日期间,北京二外学生王文静来到了距东京市中心将近20公里的吉祥寺,住进了普通日本市民西原太太家里。

中午,王文静和西原太太在一家尼泊尔人开的印度餐厅里吃饭。老板很有意思,不管见到哪位客人,他都会说:“嘿!我们好像见过……”王文静用英文跟他打招呼,当得知是从中国来的客人时,餐厅老板说:“对,我就在中国见过你!”

邻桌是一位30岁左右的阿姨。由章子怡主演的中国电影《女帝》(中文名叫《夜宴》)正好要在日本上映,阿姨用十分不熟练的中文对她说:“我喜欢章子怡、周润发!”

现在,日本每7对新婚夫妇中,就有一对是和外国人结婚的。中国电影在日本有众多的观众,世界各国美食能走进日本普通街道。日本的电器产品、汽车、工业机械畅销于世界。王文静第一次感觉,日本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国家。

钢铁厂回收废塑料

代表团到日本最著名的钢铁公司新日铁去参观。新日铁君津工厂建立于1965年,占地达100万平方米,年产钢量为1000万吨,其中一座4号高炉容积就有5500立方米,日产铁1.1万吨――这些领先世界的数字让大学生为之折服。

而最让北京师范大学三年级学生邓将铭难忘的,是在工厂里看到的一个小细节。在新日铁回收废塑料的车间时,只见塑料制品被打成捆,一包包地堆在车间里。经过机械及人工挑选后,把塑料中的金属等除去,最后选出纯塑料,投放到焦炉中处理。工厂负责人解释说,塑料的回收,最重要的一条是使用高温,而高温是钢铁厂最便利的资源。由钢铁厂“顺便”回收废塑料,既经济又环保。

“农商”减少工农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二年级学生张娅琳,在东京近邻的群马县蔬菜之乡“野菜俱乐部”走了一圈,发现自己的鞋并没有蒙上灰尘。

农田里看不到什么人,只有小型拖拉机、小卡车停在田间小路上。日本的大棚与中国的看似并没有两样,但仔细看看大棚里的土,发现里面没有中国大棚土里常见的零碎白塑料。“我们用的是可回收塑料。”野菜俱乐部的成员说。张娅琳由此更能觉出这里与中国农村的区别。

“野菜俱乐部”有47名出资者,53名生产者。很多出资者也是生产者,不存在地主与佃农,老板与工人的关系。这个俱乐部是企业组织形态,有盈利目标。野菜俱乐部把生产者的农产品进行分类后发送给客户,或者直接送到签约消费者那里。一年有一年的种植计划,每季度有详尽的修订,集全体农家的力量去找客户,为客户提供稳定的蔬菜供应,生产者、消费者双双得利。

“农商”实际上是种植与销售、加工一条龙的有组织的农业形态。 (《?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35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