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待学术不端要像“围剿”兴奋剂

2009-03-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去年,浙江大学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等人的论文剽窃事件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鉴于这一事件的影响十分广泛,学校在解除与贺海波的聘任合同后,最近又决定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认为,就科学的本质和规律而言,在大多数学科想取得一点成绩,没有一二十年的时间是不行的。但目前与切身

利益挂钩的硬性考核指标,导致科研人员坐不住“冷板凳”。

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还有更深层次的利益驱动。近年来,诸多大学为了抬高自身的学术声誉,也为在一些评估的“数字”里有更好的表现,聘用了一些“学术大腕”来为之撑撑“门面”。一些受聘者也为个人利益,不顾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多处兼职。这种“不良兼职”现象毒化了“学术空气”。

据了解,中国不少高校已开始构建学风监控和防范体系,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制定学校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加强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教育等。

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教育部正逐步将学术道德建设纳入高校课程,并将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

(《中国青年报》3.1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