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触电:影视与文学的三十年“联姻”

2009-05-28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影视与文学联姻由来已久,彼此之间相辅相成,造就了双赢的局面。“触电”让很多作家走红,也促使很多图书的热销。

海岩是中国最早“触电”的作家之一,1987年,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便衣警察》获得了巨大成功。

1991年,由王朔任主要编剧的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后来

被很多观众视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1992年之后,王朔的小说创作相对减少,与此相反,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过把瘾》改编自小说《过把瘾就死》,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小说《动物凶猛》。

1992年,王朔找王海?合作电视剧《爱你没商量》,甲方给出全国当时最高的电视剧稿酬。此后,《牵手》让王海?继续在影视剧里发光发热。

池莉是走文学与影视相结合道路的另一位杰出代表。由其小说改编的《来来往往》、《生活秀》等都是关注女性生活的成功影视剧。2003年,池莉又加盟某电影投资公司。

时间迈入21世纪,有些人做起了职业编剧,比如刘恒。身为《少年天子》的编剧,刘恒把凌力的原著完全揉碎,捏出了另外一部戏。之后的《云水谣》和《集结号》则让他和影视剧的结合更为紧密。反观在文学创作上,刘恒近几年已不再推出新作。

刘震云也和冯小刚有了合作,《手机》是刘震云自己担任编剧的一部作品,后来的《我叫刘跃进》也是如此,但刘震云始终没有完全转行做编剧。

被拉进影视圈的王海?还带出了另一位优秀的女编剧――陈彤,二人合作的《新结婚时代》由刘若英出演。后来由陈彤自己编剧的《马文的战争》,依旧收视率不俗。

其实,作家的“触电”成名经历,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触电”前已经有名气,而影视作品推高了其名气;一类是“触电”前几乎无名,影视作品热播一举成名,还有一类则是,本就是从编剧角度为影视服务的作者,影视作品火了,文字作品也火了。

(《新京报》5.23 姜妍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