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遗产收录《安妮日记》

2009-08-1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7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二战期间躲避纳粹搜捕时一个犹太少女写下的日记――《安妮日记》,以及泰国皇室档案等35份珍贵的文献资料被正式收入《世界记忆名录》。

大多数人对“世界遗产”的了解往往仅限于长城、故宫、金字塔等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却很少关注于1992年启动的“世界记忆工

程”下的《世界记忆名录》。它旨在抢救和保护正逐渐老化、损毁及消失的人类记录,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包括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我国已有五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分别是: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清代大金榜、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和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它们和埃及苏伊士运河的相关文献,贝多芬、肖邦、舒伯特的音乐曲谱原稿,歌德、易卜生的著作原稿及俄帝国时代的地图等“世界记忆遗产”齐名。与这些大规模的文献比肩,《安妮日记》这样一本薄薄的少女日记似乎显得分量不足。但恰恰是这样一本书却因着其强烈的个人化写作和真实性,成为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二战文学作品”。

2002年,国际儿童文学最高奖安徒生奖获得者――英国写实作家兼儿童文学理论家艾顿・钱伯斯曾在颁奖会发表获奖感言时出人意料地大谈《安妮日记》。

钱伯斯说:“对任何以儿童代言人身份写作的成年作家来说,《安妮日记》都是一个估价我们作品的标准。”钱伯斯称“安妮是个了不起的现实主义者”,“她用不着发明什么奇怪的幻想来娱乐自己。她不让感伤破坏她对生活的看法”。这一点对文学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家不以一己的处境和遭遇来衡量世界和生活,在创作中保持超然,随时保持住小说天平的平衡。那些描写或记述二战的很多作品,是否因为或多或少的国家利益、集团利益和党派视角的局限而在“客观”二字上有所衰减呢?

一本记录躲避纳粹搜捕的犹太小姑娘的日记,如果由一个满怀感伤的成年人来写,或许满本都是辛酸、恐怖、悲伤和愤怒,我们对它的预期应该是“揭发”和“控诉”,或撼人心旌,或催人泪下。但安妮的日记里没有这些元素,它只是一本尊重现实的少女日记,记的是几家犹太人隐蔽在一栋小楼的密室里的日常生活。记录者安妮看人的眼光是客观的,也是尖锐的,简洁的人物描述有时是刻薄的,它让读者感受到的是生活的真实。当小伙伴骄傲地说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时,小小的安妮居然冷静地说,但愿不是被选来做坏事的。当大家在为英国人为何迟迟不登陆来拯救纳粹铁蹄下的欧洲弱小民族时,安妮冷静地说:谁也不会为别人白白牺牲自己人的,英国人在考虑最好的时机,减少自己的牺牲。

《安妮日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正如钱伯斯所说,通过文学写作,“我们或许能最高限度地达到无私的自我认知,无畏地、清醒地认识生命,最终富有想象地理解生命”。

(《世界新闻报》8.11 黑马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