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我要出国”到“如果我没出国”

2009-10-0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如果当年我没有出国

1998年,我跟着到国外工作的妈妈来到美国生活。在我出国的90年代,举国上下都还狂热地做着出国梦。还记得我临行前,一个朋友对我说:“你以后在国外发了财,可别忘了我。”

我显然是没有发财的潜质,我们在美国的朋友圈里,也没有像《北京人

在纽约》里王启明那样的传奇人物。比我们早来几年的叔叔阿姨,都对那部在国内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嗤之以鼻,“都是瞎编的,别信!”

我认识的那些国内高材生们,靠刷盘子、割草坪的收入攻下了美国的硕士学位,找份月薪三四千美元的工作已算是出人头地。铁道部的老工程师在帮人看小孩;国家象棋队的国手在当导游;北京某机关的处长在卖饺子;中央芭蕾舞团的小提琴家在街头卖艺……

在那个年代,美国的物质比国内丰富,思想比国内开放,社会公平度比国内高,不论付出怎样的代价,只要他们的下一代能在美国受教育,他们已经心满意足了。

10年之中,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处心积虑用国内前途换了美国绿卡的叔叔阿姨们难免有点不平衡了。我的耳边开始充斥着这样的话:“要是当年我没出国,我可能已经是CCTV新闻的导演了”,“要是当年我没出国,我也许就是剧团的首席小提琴了”,“要是当年我没出国,我也许已经当上副部长了”……于是,有门路的人,都纷纷找机会回国,就像当年找机会出国一样。在企业里干得好的人,都希望有机会被公司派回国内。自己有小买卖的人,都寻找门路,开拓与中国的合作空间。

两难选择去与留

在老移民们不无遗憾的哀怨声中,另一批人大张旗鼓地奔赴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新大陆。新世纪的移民们不缺钱,受不了的是寂寞。在国内都是成功人士,走到哪不是前呼后拥,呼朋引伴的?到了国外,突然变成闲人一个,这个落差有多难受是可想而知的。

这些成功人士们刚到国外的时候,也不认命,天天折腾着,想找一些生意做做。后来才知道,难度之大超乎他们的想象。英文不够流利且不说,单就去哪、见谁、都得预约这一条,就把他们的心气儿磨没了。于是乎,成功人士们不约而同地决定:豁出去不要这本外国护照了,回家!

先生们做起了“空中飞人”,留守的太太们却在等待的过程中,忍耐着更大的寂寞。这些曾经的职业女性们,变成了无所事事、不修边幅的家庭主妇。“每次有朋友要办移民,我就给他们泼冷水。我说这国外日子,可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这可真是,‘我等的不是绿卡,是寂寞’。可是没人相信我,都是一副‘你敢情出国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样子。”一位妈妈告诉我:“反正我还几个月就拿到公民了,我肯定是要‘回流’的。”移民之间,管拿了外国公民身份又回国的人叫“回流”。问问他们,如此辛苦为哪般?他们都犹豫着:“外国身份还是有用的吧。我年轻时候想出国没条件,现在得给孩子创造条件。”

如今的留学生们对国外社会的了解比父辈更清楚,国外有稳定与公平,却也缺乏机遇。我认识的一对校园情侣,男的死活要回国:“我在这儿,永远进不了主流社会。我一个男人,还指望有更好的发展呢。”女的说什么都要留下来:“我一个女孩子,真是受不了国内那种勾心斗角的竞争。在这儿,我只要找个稳定工作,就什么福利都有了。”在各持己见下,那么甜蜜的一对,就这样分道扬镳了。

从“我要出国”到“如果我没出国”,从投资移民到举家回流,那张小小的绿卡真的好选择吗?奉劝各位一句:出国有风险,移民需谨慎。

(《世界博览》2009年第18期 楚涓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