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恐归族,恐的不是家

2010-02-0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恐归族:指春节时那些在外地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回家团圆的人们。如:为了躲避爸妈责问的大龄单身人士、千金难买春运车票的北漂、躲避探亲访友等繁文缛节的白领。

羞涩的红包

林立芝的老家在一个县城,特别重视拜年的风俗。“一个村子的都沾亲戚,就算关系稍微远点的你不去,这(关系)离得近的你要是都去的话,也得不少钱。”林立芝简单算了笔账,每家最少花一百,亲戚大概有十多家,加上结婚的、生孩子的、关系近一点的,没有个五千块钱肯定是没办法把年都拜到。林立芝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两人工资加在一起每个月三千出头,过年单单在老家因为拜年就要花掉两人一个多月的工资,这让两人特别苦恼,对回老家过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抵触。

善意的谎言

“爸,昨天你问我存了多少钱,我说存了有八千多。你有点不高兴,说工作都大半年了,三千二一个月,怎么也得存一万五,我没敢吱声。……爸,我对不住你,我不该撒谎。上次妈在电话里问我多少钱一月,我随口就说了个三千二,其实我的工资只有一千,也不是在律师事务所,而是在一家公司打杂。……前段时间你总问我过年回家不,我一直说不知道,得看看,春节加班的话就不回来了。其实,爸,公司春节根本就不加班,我是实在不敢回去。我算了一笔账,年底拿到工资,交了房租,回家的车费就要四百多,到时候我估计连帮妈妈买件毛衣的钱都没有。爸,儿子没脸回呀!……爸,写这么多,我也不敢给你看,发在网上你也看不到,但儿子真的不是有意要说谎。”这是《一个漂泊在外的应届毕业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忏悔信》。

衣锦还乡是中国人历来的传统,但就是这样一个习俗,却阻挡了很多人回家过年的脚步。尤其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工资是亲戚朋友最为关注的话题。而这也成了那些事业上并不顺意的人们不愿回家过年的最大因素。

“恐归”恐的不是家,恐的是家人从期待变失望的眼神。

现在有很多人与父母的沟通都主动或者被动地采用了不真诚的方式,孩子因为不想伤害父母或者说是不想伤害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形象,而给父母造成一种自己在外面生活很好的假象,春节回家他们害怕的是自己的不如意在父母面前真相大白。

给恐归族的话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说,独自在外的孩子往往压力更大,因为城乡的差别,地域的差异,还包括对社会新环境的适应,在重新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们所面临的行为方式的冲突和对新规则的恐惧,都会对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工作和情感压力都比从前成倍增大,面对工作的烦恼和感情的不如意,很多人就丧失了回家过年的心情。不过,“父母盼望我们回家不是想让我们带回去多少钱和东西,只是想见到你的面,知道你过得好。而你也应该把快乐和好的感觉带给父母和亲人,平时有烦恼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为个人的烦恼而去伤害和你最亲近也最爱你的人们。”

如果在春节你选择逃避,你不是在逃避亲情,而是在逃避自己。回到亲人身边,也许你开始的时候会情绪不高,但是,不久你就会发现,亲情的作用会很快散发出来,你会从中获得力量和坚强。这种安全、可靠和熟悉感只有亲情才可以给你,亲情对生命有滋润作用,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养料,永远都不会让你失望。

(《辽沈晚报》1.30 王铁 张阿春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