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讲座”为何冠以“胡适”

2010-06-0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从5月中旬开始,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的“胡适人文讲座”正式开讲。这是内地首次将学术活动以胡适冠名。

20世纪50年代初,内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批判胡适运动。1959年,适逢五四运动40周年纪念,胡适再次被批。从此,胡适被称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卖国贼蒋介石的匪帮”、“马列主义凶恶的敌人”,在

内地成为一位十恶不赦的坏人,其名字也十分敏感。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对胡适的肯定逐渐超过了对他的否定。不过,这个名字依然微妙,外界对“胡适人文讲座”的开办还有不少疑问。为此,这里摘发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的文章。――编者

大学里设立高规格的学术讲座,既对讲者表示敬意,也给听众一番惊喜。在我,这念头由来已久。

很长时间里,北大办学经费拮据,只能凭教授的个人能力,东拼西凑,弄出些不太连续的“系列讲座”来。出任中文系主任后,很想追摹先进,以尽可能优厚的待遇,邀请国际上杰出的学者到北大来,以系列讲座的形式,传授其人文理想及学术成果。如此理念,学人大都赞赏;但实行起来,非有特殊经费支持不可。于是,利用百年系庆的机遇,我请系友黄怒波(中坤集团董事长)捐资,创立了此“胡适人文讲座”。

“讲座”为何是“胡适”?命名的原则是:必须与北大中文系百年风云有关联,且能凸显自家学术传统与精神风貌。对于北大中文系来说,新文化运动是我们迅速崛起的关键,其中蔡元培(字孑民)居功厥伟。那为何不选蔡校长?原因是,1996年9月,北大中文系设立了“孑民学术论坛”,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开设讲座。至于在北大中文系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六年之久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2006年6月香港叶谋遵先生捐资在北大设立“叶氏鲁迅社会科学讲座教授基金”。接下来,胡适怎么样?各家对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是有共识的。再说,胡适1930年代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曾任北大校长。就这样,我的提案获得了通过。

硬要说以“胡适”命名此讲座乃别有幽怀,也并非毫无道理。作为北大人,我对适之先生有一种歉疚感。翻阅上世纪50年代三联书店出版的八辑《胡适思想批判》,不难明白当年的批胡,重头戏多由北大人主唱。正因为胡适的根基在北大,在当局看来,批胡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北大人是否愿意划清界线。1998年,北大借百年庆典之机,重提“老校长胡适”,这已经跨出了一大步――此前,我们只肯定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2003年秋天,安徽教育出版社完成了《胡适全集》的出版工作,我力主将新闻发布会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的阳光大厅。为此,我专门给许智宏校长打报告,称:“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博士(1891~1962),乃近百年中国学术史、思想史、文学史乃至政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从1992年起,安徽教育出版社集合全国诸多学者,历时十年,终于完成了包括中英文论著、创作、日记、书信、译文以及未刊稿在内的约两千万字的《胡适全集》。……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合作,将于2003年9月18日在燕园召开‘《胡适全集》出版暨胡适学术思想研讨会’。”据说学校领导专门为此开会,并当机立断,不仅同意开会,还委托许校长出席。那个会上,无论是北大的许智宏校长、季羡林教授,还是职务在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等,都做了十分精彩的发言。台湾“中央研究院”诸多学者参加,深受感动,还以内地学界“为胡适‘平反’”为题大做文章。

不鼓励,也不压制,这就行了。由于众多学人的长年努力,胡适早已恢复名誉,北大上下不再对其心存芥蒂。中文系设立“胡适人文讲座”,并未遇到任何障碍。我更愿意大家关注此讲座本身――什么宗旨、如何推进、能否邀请到国际一流学者、演讲者有无尽心尽力、学生们是否获益等。只有将“宏大叙事”与众多精妙的细节安排相结合,方可收获满堂掌声。

(《中华读书报》5.19陈平原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