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学生们在一起就不怕out”

2010-07-0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李培根,1948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3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6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李培根16分钟的演讲《记忆》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6月23日,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李培根校长为毕业生拨穗。王潇潇摄

李培根演讲稿《记忆》摘录

●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喊我根叔,感觉亲切”

记者:毕业典礼上,7000多学生喊你“根叔”什么感觉?

李培根:很激动,也很亲切。

记者:学生们最早什么时候喊你“根叔”?

李培根:两三年前,从网上看到的。

记者:在现实生活,以前有学生喊你“根叔”吗?

李培根:两年前,我在路上走,一个学生跑到我面前,鞠了一个躬,说,根叔你好。然后就离开了。当时我很开心,这说明学生很喜欢你。

记者:演讲稿中有“打酱油”(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什么都不知道,相当于“路过”)、“俯卧撑”(对时事不关心,不评论,只做自己的事)等很多流行词汇,讲稿是你本人写的吗?

李培根:演讲稿不仅是我想的,还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打进电脑里的。文稿中有一些流行语是我从学校BBS(电子公告板)上摘的学生的话。

记者:讲稿那么“与时俱进”,是因为你爱和学生们相处?

李培根:和他们在一起,自己都变得年轻,就不怕out(落伍)了。“曾遇批评,让我下台”

记者:你曾被学生怎样批评?最尖锐的批评是什么?

李培根:各方面的批评。最尖锐的一次,我记得是我们文华学院的学位门事件。(文华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2007年该学院1300名毕业生中有超过700人拿到了“华中大”文凭,有学生认为“华中大”在买卖文凭。)

当时网上有一个帖子,尖锐到什么程度,内容是“把这个烂人李培根揪下台,如有问题,把他双规。”

记者:你是怎么处理学生对学位门事件的质疑?

李培根:学校召开了一个见面会。当时我回应说,我校严格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行事。其实有些批评是学生不了解全面的情况。真诚面对学生了、解释了,就好了。

记者:此后,“华中大”每学期都召开两次见面会。是出于什么考虑?

李培根:我希望学校要有一个保持学生和学校方方面面正常的沟通渠道。尽管到现在为止,这个渠道不一定建立好了,可能还并不理想。但我们还在朝这方面努力。

记者:你觉得现在的“华中大”有哪些不足?

李培根: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我们讲的“以学生为本”。

记者:你认为“华中大”还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

李培根:应该说以学生为本没有真正深入到大面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更大了。

记者:怎么理解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更大了”?

李培根:大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外,跟学生的接触太少。我在国外念书时,教授上课是上课的时间,另外还有一个专门接待学生的时间,你可以去办公室跟他讨论。

记者:为什么改变那么难?

李培根:如果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个很大的系统,需要国家加大教育投入,使得老师不把精力放在创收上。而这,不是一个学校的校长可以解决的。

“高校小一点更好”

记者:你曾说,影响一个大学的声誉的最重要因素是这个大学的校友在社会上的总体表现。为什么这么说?

李培根:你心目中最好的大学,是因为记住了它发表了多少文章,获得多少奖吗?不是的。北大、清华好,是因为很多有杰出表现的是北大清华人。所以,对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校期间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使得他们今后有更好的表现。

记者:高校扩招是否会影响到你所说的“更好的教育”?

李培根:从宏观上来讲,前些年国家的扩招,是为了适应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和老百姓受教育的需求增加,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扩招可能会引发一些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我并不希望大学这么大。我的愿望是,希望这个学校能够小一点。

记者:为什么希望它小?

李培根:太大的话,教师跟学生的距离就远了。学生越多,教师照应起来肯定就难一点。比如上一个实验班,是50人来上,还是20人来上,差别就大了。

(《新京报》6.28朱柳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