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2003-03-10 12:59:00 来源:书摘 [日]手岛佑郎著
李雪梅 胡 瑞译
 我有话说

可以在等量返还的条件下将用作种子的小麦借给佃户,但不可借其食用(《密西拿/巴巴·迈茨阿篇》五·八)
  
  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要是大家都有钱了,那钱也就不值钱了。正因为有了贫富不均,钱才发挥着作用。想成为有钱人就是因为这世界上有着太多无可奈何的穷人。
  
  以色列的共产社会“基布兹”是一种均富思想的典型。可就算在这种平等社会之中,如果某个成员得到了好东西,也会招人嫉妒。因此,生活在“基布兹”这样社会里的人们为了保持相互之间的平衡,就绝对不允许他人暴富。但即使这样,大家仍希望自己比别人富裕。
  
  要想成为富人,我们就应该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即富人永远属于富人的群体,穷人则永远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
  
  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去更像穷人,但却一副富人作派。
  
  位列富人之尾比起做穷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富人。但他们仍宁愿挤入富人之列,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以富人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排在穷人之首则永远无法摆脱穷人的思维方式。
  
  犹太人中富人众多,实际上就是由于他们具有富人的思维方式。这不是什么实用的技术,而是一种处世哲学。犹太人始终将此处世哲学付诸日常生活的实践当中。
  
  要想成为富人,首先要做的是布施。
  
  要乐于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提供给他人帮助,自己的心胸也就会极大地丰富、开阔。只有心胸开阔的人,大家才会喜欢他,愿意与他接近,也就是有了好的人缘。有了人缘,自然就会赢得许多商业机会。只有贪欲的人,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施惠于他人,并不一定都要给钱。即便是粗茶淡饭,只要能给他人带来帮助也是可行的。犹太人有这样一句格言,“向陌生人施惠即是向天使施惠”,因此犹太人只要看到比自己困难的人,就会把他请进家里让他饱饱地吃一顿。
  
  经济越不景气,人们想一朝致富的欲望也就越强烈。但是,世上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赚钱,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境况会越来越糟糕。这时候就该学学犹太人,变换一下考虑问题的角度。
  
  这世界上有钱人毕竟只占少数,穷人才是绝对多数。有钱人是依靠从绝大多数穷人?而不是富人?那里获得的利益而积敛财富的。
  
  要想致富,首先要搞清楚一点:穷人才是财富的源泉。这里所说的穷人,一种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另一种是指包括有钱人在内的顾客。为什么把有钱人也包含在穷人之列呢﹖犹太人认为,买主之所以付钱购买,是因为他手头没有这种东西,没有想要的东西便是贫穷。
  
  但是,如果一次就使穷人不得不支付巨额的费用,那他们手上的钱很快就会用光。因此,要尽量使穷人手头维持有钱,总能进行购物,即让他们手中的小额钱财周转起来,并只赚取占这些钱百分之几的微薄利润。
  
  这便是迈向开展大规模商业活动的第一步。由于顾客只需支付很少的钱,资本的周转因而得以顺畅,而庞大的顾客数量则使获得的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
  
  以有钱人为对象的商业活动,例如高级不动产、高级轿车、豪华宾馆和俱乐部等,从原理上讲,它和以穷人为对象的商业活动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前者追求的是高级物品、高质量的享受,而后者只要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但有一点需求是相同的,那就是想轻松地付款。
  
  要想在商业活动中取得成功,“最好是在等量归还的条件下租给佃户作种子用的小麦,但不可借给他们食用”。
  
  把小麦借给他们做播种之用,起码还有归还的希望。但是食用是单纯的消费行为,吃完了以后,别无他法只能再去借,这样很有可能会使借租者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结果出租者的利益也将受到极大的危害,很可能会使借贷成为呆账。所以,犹太社会严厉禁止这种消费借贷,同时严禁收取消费借贷利息。
  
  实际上不只是消费借贷,就连生产借贷也可能因资本的流通不顺畅,而出现无法收回出借物的情况。
  
  仔细斟酌使支付顺利进行的方法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买方和卖方都要充分考虑如何创造顺利回收货款的环境和条件,如何制订合理的价格,以及如何提供促使交易顺利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等。这一过程中就暗含着使企业和经营活动发展壮大的机会。
  
  创造良好的付款条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不被注意。但是,建立起大财团和大企业的人士无不在这一点上下了不少功夫。
  
  欧洲著名的银行家罗斯柴尔德由开旧工具店起步;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马克斯·斯宾塞最早只是一家寒碜的西装店;美国石油大亨哈默,靠在酒精中添加药用生姜液制造姜汁啤酒发家而步入国际市场;日本浅野建筑的创始人浅野总一郎靠在神田卖水起家,他现在就任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熟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并由此发展出自己的事业。他们掌握了那种出售好像没什么大利的物品却能从中获取利润的智慧。他们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只要能马上回收资本,则即使是看似垃圾的废品都有可能成为巨大财富的源泉。比起只是寻求看似精美的成品,还不如重新审视、发掘旧物的潜力。基于这样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商业活动,就有机会改变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观念。
  
  (摘自《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定价:20.00元。社址:北京西单西斜街36号,邮编:10003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