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青春献给你
于丽娜 

  树有年轮,岁有轮回。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生肖又经一轮。12年前,也就是研究生毕业两年后,我辞别了首都经贸大学的讲台,迈进了光明日报社的大门,而立之年的我,风华正茂,从此与文摘报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十二度春秋的磨砺,人生已逾不惑之年,蓦然回首,感慨万端。一位报界前辈说:"只有记者成长了,一张报纸才能成长。"我是同文摘报一起成长的,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文摘报,我无怨无悔。凝聚着全体同仁的心血,满载着读者厚望的文摘报走过了25个春秋,这其中一半的路程有我同行,我自豪。

  当记者是我年少时的梦想。读书期间,光明日报四个闪耀着光辉的大字令我仰之弥高,能够走进仰慕已久的光明日报大门,我深感无愧今生。我满怀喜悦来到新的工作岗位。虽然说在文摘报做一名编辑,圆了我多年的梦想,然而从三尺讲坛到寸尺版面,对于我来说不啻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许是富于挑战的性格使然,我抱着要做就做好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针对文摘报的新闻特质,我和同志们一起,探索出一条综合新闻的路子。在实践中我感到,文摘报时效性不如日报,但综合方面我们有优势,唯有扬长避短,透过新闻看新闻,集各家之所长,把重大新闻做深做透,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深切地感到,作为文摘报头版编辑,必须要洞悉政治风云,体察社情民意,要有一双识珠慧眼,唯有这样才能在纷繁的报张文海中敏锐地捕捉住那些既有前瞻性又紧扣时代脉搏的新闻点。我虚心向老报人请教,边干边学。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阶段的钻研,编辑水平和识别稿件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6月25日我摘编的一版头条《就业竞争的"东北现象"》一文引起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关注,朱总理在当日文摘报报头处作了重要批示,认为此文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黑龙江省委专门发文件落实朱镕基总理的批示,并在全省展开大讨论。时任中宣部部长的丁关根、副部长徐光春也分别作了批示,这在文摘报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一殊荣已被浓墨重彩地载入文摘报的史册,我也因此获总编辑奖,并获得中国文摘报研究会优秀摘编一等奖。

  我在摘编这篇文章时,把原标题《就业竞争不相信眼泪》改为《就业竞争的"东北现象"》,并围绕这个主题对原文重新组织,提炼出一个带有普遍社会性的问题,见报后,赢得了比原文大得多的社会影响。这件事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光明日报的文摘报编辑,决不只是剪刀加浆糊式的简单重复劳动。关注我们这张小报的上有总理,下有最基层的百姓,我们唯有努力再努力,用智慧去捕捉,用思想去升华,才能不负众望。小报分量重,文摘报同样担负着为社会的进步铺路开道,为伟大的时代鼓与呼的重任。

  我在文摘报工作12年了,可以说,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我曾对同事戏称我把青春献给了文摘报,其实更多的是欣喜和自豪。我得到的更多,文摘报教会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文摘报的编辑工作给了我很多快乐,我的生命因文摘报而精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办报理念受到冲击,文摘报也同样经受着市场的洗礼,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艰难抉择。要发展,这已成文摘报全体员工的共识。2006年文摘报总编辑提出了"有位有为"的工作精神。有位置就要有作为。走现代传媒的市场化运作之路,就要增强读者意识、竞争意识、精品意识、读者第一的理念,这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有着辉煌历史的文摘报要薪火相传,需要每个人都付出艰辛的努力。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文摘报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戌狗归仙去,亥猪拱福来"。12年一个轮回,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2007年,我和文摘报一起上路。

  (作者为文摘报社编辑室主任)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