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团趣事种种
单三娅 

  2006年初报社要在春节前搞联欢。我突发奇想,想写个三句半什么的,说说报社的人和事。一日,正在电脑前思量,才女付小悦走过来问"干什么",我说"写点好玩的",她看了看说"有意思"。谁知到了周日,接她一短信,说:"俺昨天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写了一个相声,传给你了,你就表扬表扬俺吧。"哈,她太可爱了!我打开电脑一看,写得真不错,把报社不少人的名字都"数落"上了,肯定逗乐!

  写作才是一度创作,还得找人演,进行二度创作。说相声的好找,就是小悦自己了,她的对手当然是她在总编室的老搭档殷燕召。可这说三句半的,就麻烦了,四个人,最理想是三男一女,我沿着200多米的楼道走了好几个来回,大家不是说没时间,就是说干不了,有那么一会儿我心里真难过:不写这三句半还好,写了倒没人演了!最后,三男总算凑齐了:王长江、何平、高腾,正想着一女怎么办,走到网络部,请碧涌帮忙,他说:"小蔺吧",当时我还不怎么认识蔺玉红,她被主任叫过来,一说就答应了。好一个爽快人!

  可临近春节演出时,又出了岔子。由于演出时间一推再推,何平早就买好了回家探亲的票,演出不能参加了,这不赖人家,只好找人替。又沿着楼道走,求人,都是同情目光,可一个个都说这么短时间背不了词。正碰上陈品高,他耳根软,答应了,我赶紧打印了词送去,表扬他"品高就是品德高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付小悦得去参加中宣部组织的"孟二冬事迹报告团",这是大局,必须服从。我知道这次别想再找人替了,豁出来自己上吧。还剩几天背词确有困难,但我想高考时那么多历史地理题不也背了吗?想干的事还能干不了?幸好燕召极有耐心,演出当天中午对词时我还结结巴巴呢,他慢悠悠地说:"没关系,到时候就好了。"这话给我吃了定心丸,演出时简直是天衣无缝,他上句话没说完我下句就等着他呢,中间还不忘了说一句:"这是因为付小悦有公干了,我才能在这儿露露脸。"边演出边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期待的面孔,心想"成功了"。

  这次演出之后,总编辑提议成立光明艺术团。不知怎么搞的,这团长就让我当上了。

  我理解总编辑办艺术团的思想之一是:一个新闻宣传单位,除了采访、写稿、出报,上班、下班,就没别的了,确实死气沉沉。人的活力无以激发,人的情怀无以释放,人的潜质无以发挥,思想也不会太活跃。

  艺术团5月成立,首先就要准备"七一"的节目。建党85周年,起点不能低。编委会派机关党委书记薛昌词同志主抓艺术团,从成立到每个关键时刻,他都召集我们开会,讲重要性,给予鼓励和支持。副书记胡景慧是一个实干家,她完全可以偶尔过问一下,但从协调场地到挑选演员到节目安排到现场助阵,她无不具体支持。艺术团还有几个负责的组长,董山峰负责戏曲组,肖纫纮负责说唱组,田燕都、刘茜负责舞蹈组。报社各部门负责人也都大力支持,志达说:艺术团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有他们做后盾,我心里踏实多了。

  积极分子不少,但一到要排节目,开始许多人还是有顾虑,担心自己胜任不了,说白了就是怕上台露怯。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让他们年轻的去干吧。"我可从来不认为文艺是年轻漂亮的人的专利,其实许多人都有表演的潜力,只不过没有机会而已。我觉得光明日报这个业余艺术团,就更应该向报社所有有表演潜力的同志敞开大门。但要扭转一种普遍看法不易。每日劝说的艰难,终于使我在一夜睡不着觉时从脑子里蹦出了"五不歧视":没有年龄歧视,没有美丑歧视,没有胖瘦歧视,没有高矮歧视,没有男女歧视。对,这就是艺术团的用人原则!

  用人可以宽松,但要求必须严格。有人说光明艺术团就是逗人一乐,此话不假,但乐得有品位,有意思,乐出凝聚力,乐出干劲,那就不简单了。总编辑在每日操劳报社思想宣传大事的间隙,偶尔与我提起艺术团,我都能感到他的殷殷期望。他希望凡事尽量做到最好,我们也得把艺术团当件事来办。

  排练一般都在业余时间。其实凡是想来的,都不怕占用时间。但是除了上班出差、写稿、编版这些工作,大家生活都不易,总有这事那事。比如新来的文艺橙下了夜班还要看房租房,排练时老是缺她这个领唱;比如有人自己病了或是孩子病了要早回家;还有的集体节目只因为一个人上夜班几个人就凑不齐……临近演出时,串了一次节目,一看不成熟,真有点着急了,倒是新京报的演出队据说是准专业的,有视觉冲击力。相比之下,大家有了一种危机感。

  好在到时候谁都没掉链子--大合唱《八荣八耻歌》词不好背,排练时老是唱得犹犹豫豫的,有人提议拿着歌片唱,我坚持艺术团要带头背下来,果然上场时大家都唱熟了;合唱队说需要一个指挥,赵阳自报奋勇说"我会";说快板技术含量高,武子征、李岳硬是被我"逼上梁山",也就跟老师学了两三次,全凭自己天天练,手都磨出泡来了,演出时虽说忘了词,大家谅解,赢来一片掌声;《历史的记忆--光明日报50年代优秀新闻作品朗诵》是董山峰后来策划出来的节目,排练时间最短,但蔡闯、邓凯、金福、燕召个个认真,获得极佳效果;民族舞李韵是"专家",她自编自导了《草原之恋》,田燕都、杨延玲、方芳、许海、宋文静都是从未在舞台上跳过舞的,经过15天的高强度训练,穿上服装跳起来也蛮像回事的;跳现代舞的刘茜、杨光、陈晨、王楠、刘东伟卯足了劲要练好,在演出前两天的一个晚上9点多刘茜还发来短信问我:"你还在报社吗?看看我们排练?"嗬,大晚上还在练呢!王平和汪滨的京剧重唱排练时总觉得差那么点,可一上台,俩"铁梅"神清气爽,字字铿锵;物业部赵健不计得失,随叫随到;食堂的宋浩、韩国彪不管多忙,大朱经理都没让他们缺席过;到了演出那天,大家互相照应着,提醒着,主持人张春丽、王豫斯穿着得体、端庄大方……看着此情此景,我最想说的是:"大家太可爱了。"

  6月30日下午的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楼道里有大家动手做的DIY,会场不时传来欢笑声。可以说,每一个节目大家都演出了最好水平。光明日报好久没这么热闹了。最后一个节目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全体编委上台和我们共同演唱。演出完毕,总编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扬我们的演出对报社的思想凝聚、士气鼓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使我想起演出前的一个周日上午,他专门给我打电话,关心节目内容,强调解说词中要提到几个重点,他真是一个大事抓得住,小事又细心的领导。东平副总编、德润副总编在演出后表示祝贺,正在江西评全国好新闻的春林编委也在第二天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庆功宴上,我们还第一次听景瑞和春林唱了歌,天林总编辑不仅唱歌还跳了舞。总编辑总想让光明艺术团走向社会,去展示光明日报人的风采,看来我们任重道远,仍须努力。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尽管当时手忙脚乱、困窘重重,但当一切过去了,你会觉得它是如此地亲切,值得回味。

  (作者为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