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肖国忠 

  看过中央电视台的《赢在中国》节目后,深深喜欢上了这个节目的主题曲《在路上》,歌词里那种对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人生的珍爱,对亲情的感念,让人备感温馨、备感振奋。"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每每轻声哼唱这首歌,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也会有深深的共鸣,因为它让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走过的2006年。

  2006年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也十分难忘。

  从这年8月开始,我所在学术版的主编薄洁萍老师因休产假,工作便落在了入社才一年时间的我的身上。刚开始接手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我战战兢兢、夜不能寐,因为一方面,我接手的是一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的版面,稿件质量和版面风格受到作者和读者一致好评的版面,我不能砸了这块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牌子;另一方面,由于入社时间不长,在学术界尚未打开局面,我对自己能否担当重任心里没底。这种压力使得我诚惶诚恐。在薄老师的帮助、指导以及部门其他老师的热情鼓励下,我最终勇敢地挑起了这个重担:李向军主任从约稿、编辑、排版等各个环节给了我悉心的指导,甚至在我约稿出现困难的时候,亲自帮我向学者们约稿;薄洁萍老师即使在小孩刚刚出生,正在经受着初为人母的忙碌的时候,仍然经常打电话对我给予指点。

  我自己在那段时间里,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满脑子思考的尽是如何把工作做好:如何选好主题,如何约到稿件,如何编好文章,如何排好版面……学术版不同于其他版面,由于它囊括了众多学科,因此,它要求编辑具有广阔的视野、宽泛的知识。而我出身于法律专业,除了法律之外,以前我对其他学科少有涉猎。现在为了工作,我必须尽快涉足各个学科领域。于是,为了选取合适的版面主题,我抓紧时间浏览各学科专业期刊,尽快掌握各学科前沿、热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向作者约稿。李向军主任周末来办公室加班,好几次都碰到独自呆在办公室的我。因为为了更快熟悉各学科知识,同作者对上话,我有时周末也呆在办公室里学习;为了约到高质量的稿件,我预先了解了各学科的著名学者以及他们的研究领域,然后挨个给他们打电话或发邮件约稿;为了编辑出高质量的稿件,我对选取的每一篇稿子都反复揣摩、修改,力求更加准确、顺畅,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我每每求教于部门同事,有时甚至打电话向学术界的老师求助;为了使版面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美观,每次组版前,我通常要画几块版,反复比较每种方案,以便挑选出最好的排版方案,使版面看起来更加美观大方……

  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在社内,同事们对学术版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虽然这种评价主要是对学术版已有风格的肯定,我只不过是沾了薄洁萍老师的光,但我却因此对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在社外,每次参加学术会议,总会有一些学者主动表达他们对学术版的偏爱,让我内心充满感动。

  除了尽心尽力做好学术版的工作,我还有幸参加了2006年的"两会"报道,这使得我这位当时入社不到一年的新兵得到了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在短短十几天高强度的新闻报道中,我的业务水平明显有了提高。更可贵的是,通过这次与同事们朝夕相处,我学到了作为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精神素养。

  此外,我在2006年还收获了比较丰硕的写作成果。在部领导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下,编稿之余,我抓紧时间写作,相继在"光明论坛"、"观察"、"走近大家"、"教育时评"、"一家之言"等栏目和版面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好些文章被众多网站转载,引起了较大反响。

  回首2006年走过的路,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这一路走来,有欣慰、有喜悦、有甜蜜,也有苦涩、有遗憾。然而,不管怎样,就像《在路上》歌词里所写的: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只要怀抱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对情感的珍惜,这一路就无所畏惧,也定会绚烂多彩!

  (作者为光明日报理论部编辑)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