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 杨庆峰
一般说来,冲突具有两种形式: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如果把江南文化放到人类三个文明框架--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中考察,可以看到这两种冲突在江南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农业文明是在18世纪之前形成的文明形态,在这个历史阶段,整个江南文化发展面临的冲突是内在思想观念之间的冲突,工业文明是指1750年之后的文明形态,外来的西方现代性给江南文化带来猛烈冲击,导致江南文化出现自身的分化和转型。信息文明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文明形态,全球化带来的新冲击加速了江南文化的分裂和转型。当前,江南文化正面临着五重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地方与全球的冲突、记忆与感知的冲突、想象与表征的冲突、虚拟与现实的冲突。
第一种形式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古人相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娱乐方式逐渐趋向现代。首先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冲突。无论是江南地区的街头还是一些博物馆,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民间传统工艺与表演,但与此同时,白天飞驰的汽车、夜晚闪烁的电子屏幕,快速发展的现代技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强制和压力,也把人们带到了冲突的场域。其次是传统娱乐方式与现代流行方式的冲突。江南地区的民歌小调极美,包括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可惜的是,现在只有在一些商业游船上才能听到一些,同时也少了很多韵味。与之相对的是,舞曲、流行乐在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消费神经,人们主动接触民歌昆曲的几率降低。再者是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冲突。行走于江南小镇,小河之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小桥,这构成了“小桥流水”的传统意象,但不远处,商业街、高楼大厦和汽车在街道上发出的吵杂声,又将人们带到了现代世界中,这种冲突带给人们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时空。更有传统美食和现代饮食上的冲突。这些现象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关系,有冲突、有张力、有抗争、有苟全,并通过传统与现代这两级表达出来。
第二种形式是地方与全球的冲突。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固守在土地上,形成了较浓厚的地方乡土观念,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流动成为地方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江南地区成为全球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在此地设立分布,不少国际知名高校也在此设立合作高校。地方性文化也成为世界文化的整体部分,这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阻挡的流动趋势,也显示出江南地区与全球其他文化之间的冲突,来自全球或物质或精神的因素导致了江南地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精神世界的重构。
第三种形式是记忆与感知的冲突。一般说来,人们对江南的认知多是通过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历史文本获得的,一种关于江南文化的“青绿”印象通过这些作品已然形成,构成了人们对江南的文化记忆。但这些只是文化记忆和印象中的江南,一旦走在上海、南京、无锡、常熟等地的街头,人们感知到的江南印象却与别处没有太大差异。这一切不断颠覆和解构着人们对江南文化的记忆形象,难以找寻到文本中描述的江南意象。
第四种形式是想象与表征的冲突。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地理和制度上的限制,北方人更多是从文学作品中了解江南,尤其是通过文学、历史、影视等文本形成江南认知和记忆,而这构成了他们对于江南地区乃至文化想象的基础,整个江南文化及其印象也因此而构建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江南记忆。然而,这种基于文学想象的江南记忆逐渐被基于文化产业的江南表征不断冲击。同时,现实带来的冲击也是非常明显的。文本和影视作品中的江南难以寻觅,由于全球化、城市化和科技的发展,北方人认识到江南地区的途径更加多元化,通过多种方式被塑造起来的表征却仅仅是各类感知刺激的不断重复,难以长存。
第五种形式是虚拟与现实的冲突。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全球化在智能时代的新兴形态,这也构成了江南文化的时代背景。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地球、数字亚洲不再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进入现实层面的构建中。“数字化江南”或者“江南数字化”会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实现江南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途径。面临这一情况,我们需要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江南人生活的数字化如何不同于其他地方?可以选择哪些历史因素加以数字化?江南文化的数字化趋势将如何改变中国的文化世界?因而,我们需要认真反思江南地区在全球数字化中扮演的角色、江南社区数字化联结的社会、政治、经济和艺术功能等问题。
从上述角度来说,江南文化是在不同类型的冲突与融合中锻造而出,继而形成了特有的江南文化特质。在江南文化形成自身特性的过程中,多重冲突如同一座熔炉,把江南文化锻造地更为紧实。它们不仅从通过内在生命体验(认知、情感和记忆)表现出来,也从人类社会生活(如生活、生产)、外在的物质因素(物理世界、技术世界)表达出来。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江南人诠释生命的方式出现了新的情况。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生命诠释遭遇到了哪些问题?按照康德的说法,江南人对生命的理解是否经历了从自然状态到理性状态的转变,抵达了受自由精神主导、受法制约束的状态?
显而易见的是,江南地区的人们正是经历了上述冲突,依然守护着本有的精神观念和对生命的诠释方式。他们追求着一种自由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体现为各种乡村活动的恬淡自由中,在近代体现在一百多前江南人不断探讨乡村自治的历史过程中。只是在文化冲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发展中的断裂,进而引发了文化灾难性的遗忘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是:面对传统,不仅仅是传承,而且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对地方,要让其言说面向世界,焕发新生;面对文化记忆,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激活,唤起人内心中的情感与认同。利用文化想象和现代技术手段让江南文化重新塑形,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其作为世界性现象的存在价值。
(本课题属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记忆范式下的江南文化研究及其现代表达”(2018XAC0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