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黎海波、田安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和继承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加强制度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制度教育,讲好中国制度故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制度自信教育意义重大。要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主体,当代大学生的制度自信状况直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和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须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一、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历史的沉淀和现实的需要决定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传统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三个课堂或“三维模式”。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维模式”中,这是在青年学生心中根植制度自信的关键一步。
(一)课堂教学
要想达到“制度自信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相统一中体现出学生是主体性。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是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备课要增强趣味性,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时下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备课,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抬头率”,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使制度自信教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比如,学生可以按不同小组分工,各个小组讨论教学内容和方式,制定教学方案,推选一名代表将小组内的教学讨论以课件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站上讲台讲出自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适当引导。
(二)网络教学
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大增加了线上教学。线上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理论和课本知识,结合视频资料,增强青年学生对制度自信的深入理解。同时,条件成熟的可探索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这样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提高理论认同。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课堂实践教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体验式、参观式、访谈式、辩论式等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教学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等形式进行。高校思政课应明确青年一代的责任使命,引领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让制度自信深入人心。
二、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思政课教学,系统地走入高校青年学生的内心,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
首先进教材。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进行制度自信教育教育,要把制度理论成果系统的展现在教材中,教材内容应充分反映制度自信的生成机理、丰富内涵、具体内容和价值意蕴,使教材既有质量又有温度。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课老师应紧跟时代发展,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大自身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事,了解当下热点问题,将当下大家最关注的问题焦点与教材融合起来。
其次进课堂。每一所高校都开设了思政课程,思政课也成为每一个专业的同学的必修课程,但是学生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兴趣不高,课堂参与意愿不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从优化教学方式入手,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将制度自信阐释的“有声有色”,提升课堂吸引力。
最后进头脑。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全过程,其中还包括将制度自信教育从理论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教育效果不仅要体现在学生的应试成绩中,更重要的是让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发自内心认同和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五课”
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由“原理”“基础”“纲要”“概论”和“形策”等5门课程构成。
(一)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原理”课
“原理”课应注重从理论原理的角度来坚定大学生的制度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和发展。“制度自信”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教材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学习,将制度自信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概论”课
“概论”课应注重从现实实践的角度来坚定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制度自信从新中国成立就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和整个历程。中国的发展证明,道路引领航程,理论科学指导,制度发挥优势,文化凝聚力量。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应结合中国发展,紧扣制度自信,在高校学生中树立制度自信意识。
(三)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纲要”课
“纲要”课应注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坚定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时,思政课老师可以引导大学生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史和抗争史,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尤其是要结合新中国成立71年和改革开放 42年以来的光辉历史,向大学生展示了我们独有的制度自信。
(四)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基础”课
“基础”课应注重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坚定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如可以结合绪论第二节的第三部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章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等内容,将制度自信与课程紧密结合,巩固“制度自信”高校思政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五)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形策”课
“形策”课要讲出形势感和政策味,应注重从时政热点的角度来坚定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如邀请学生一同观看各省援鄂医疗队英雄凯旋归来的新闻报道,通过国际新闻报道也能了解疫情中西方国家的应对情况。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再次得以发挥,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总之,我们正是因为有正确的制度引领,才会取得如此骄人的发展成果,也正是中国的发展成果,反过来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