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动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首页> 学术会议 > 正文

推动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2021-12-15 17: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推动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院长论坛观点摘编

  2021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举办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院长论坛,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分为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三场平行论坛。

推动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图|会议现场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鲍静主持上午的主论坛。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薛澜教授致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丁煌教授作了题为《基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公共管理学科结构完善》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兴起与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社会实践发展紧密相关。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亟需优化现存的学科结构并厘清与其他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要更加强调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的学科基础地位,补齐社会实践发展催生的公共管理新学科方向,重视全球化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凸显中国特色、比较视角与全球视野,进而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结构的完善,使之符合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需求。

  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授作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思与行》的主旨报告。她对公共管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公共管理人才、公共管理怎样培养人才三个问题进行详细阐释,提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培养治国理政精英,因此公共管理应当培养具有守望公正之心、坚持共治之行、精通管法之道、具备理政之才的公共管理人才,同时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知识培养为基本、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质量体系为关键、以政学协同为平台进行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

  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作了题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状况分析》的主旨报告。他系统梳理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学位授权点现状与培养规模情况,指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目前存在以下特点: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偏小;区域分布不均衡;学科方向覆盖面较宽、特色鲜明、结构优化达成初步共识;师资队伍总体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但仍有一定提升改进空间;培养环节较为规范、质量保障体系较健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学科专门化发展问题仍有待解决。

  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作了题为《管理科学发展:回顾与展望》的主旨报告。他结合中国传统哲学与管理思想史,对百余年前科学管理的实验研究谈起,回顾了“一般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发展简史,建议进一步深入观察并积极研究中国公共管理实践,不断深化对人的需要的再认识,反思不同的组织形态的演进与变化,不断追求卓越,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理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教授作了题为《公共管理学院的特色化建设》的主旨发言。他回顾了政府角色在不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提出公共管理的特色化建设应当聚焦政府管理(管好自己,管好社会)构建学术体系,努力探索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的契合和统一,提升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构建客观、温和、可协商的话语体系。

  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杨开峰教授作了题为《作为一个组织场域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与创新》的主旨发言。他提出,学科发展面临着合法性压力,这一问题既来自于不同类型的评估排名,也来自于其他学科的竞争,更来自于国家和时代的需求。因此要战略性地考虑学科边界问题,同时完善学科内部建设,妥善处理学科发展面临的不同制度逻辑,特别是要构建中国特色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体系,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以能力为中心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等。

  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郁建兴教授以《在研究中国道路中确立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为题,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家需要深入研究“中国为什么成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功”,从中确立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他指出,寻求、确立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一方面,我们需要检视已有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中国适用性,批判性地看待西方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也不能认为每个社会之间无法相互度量,否则所有比较研究都不能成立。在郁建兴看来,中国社会科学应该是一种“地方全球化”知识,中国社会科学所要寻求的地方性、本土性,应该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性、本土性。中国社会科学家需要抵制“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极端化,使特殊主义的普遍化和普遍主义的特殊化相互渗透,并使之制度化,在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大时代中大显身手。

  国务院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教授作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育优化》的主旨报告。他对“新文科”的内涵、特征和建设任务做出总结,提出在“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的优化应在第一课堂中丰富实践教育形式;第二课堂中拓展实践教育内容,完善实践实习基地,运用网络科技手段,助力公共管理类各专业本科实践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鲍静对主论坛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她提出,从九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这一主题所进行的交流探讨中可以看出,公共管理学科未来发展前景光明。一方面,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具有家国情怀与公共责任,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使命,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已经呈现出代代传承的态势,中国公共管理学界不仅有前行者、中间者,还有后来者,前赴后继,共同打造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合力推动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

  在下午举行的3场平行论坛中,40多位院长分别围绕“‘立德树人’: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创新”“‘科学研究’: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学术前沿与国家需求”和“‘管理创新’: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学院)管理模式创新与团队建设”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立德树人’: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创新”专题院长论坛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教授主持。

  山东大学(青岛)副校长、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教授以“学生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四个融合”为主题进行发言,认为学生培养应突出学科融合,教研融合,课堂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深度融合,以及线上线下融合。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潭教授提出要直面当下能力发展困局,需要围绕“新技术+治理”拓展教育的新内涵和新样态,致力培养“基础牢实、聚焦前沿、面向需求、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李燕凌教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用工匠精神培育更多“善乡愁、懂乡知、会乡治”的高质量乡村治理人才。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方盛举教授以“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着眼点在于能力、素质和觉悟”为主题进行发言,从能力培养、素质培养和觉悟培养三个方面出发,阐述培养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傅利平教授以“人才需求”为主题,提出要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素养的创新人才、掌握系统和量化分析方法的专业人才和具有社会服务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高水平人才。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高卫星教授以“公共管理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为主题发言,建议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提升学生、师资队伍和办学模式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何文盛教授以“提升公共人才培养水平”为主题进行发言,指出要注意四大变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教育方式变革,教育内容与方法工具的变革,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变革。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对未来二十年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进行展望。他指出,公共管理学科需要坚持信念,培育担当有为之英才;需要坚守正道,培育端正大气之英才;需要坚持创新,培育出类拔萃之英才。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梁丽芝教授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三维空间’融合”为主题进行发言,建议通过培养模式的全面设计与更新、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与优化,使教学和实践得以更加紧密街接。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廖宏斌教授则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四个面向”确定重大选题、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的案例聚焦、多方多样化合作、以民政部基地为依托的合作等。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孟溦教授指出,公共管理学科必须强化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人才培养需要系统变革,要将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办学全要素有机联动,从共识到行动、从外形到内涵、从理念到实践有序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教授从学科渊源出发,提出学科建设应该注重原创性、时代性以及专业性的结合,学生培养要注意态度、技能和知识三方面,立足中国,适应变化,强化案例研究,提升能力。

  张贤明提出学术共同体的概念,并认为需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一是明确公共管理学科的交叉特性;二是养成公共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思维;三是兼备全球眼光和家国情怀。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教授提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公共政策教育,将公共治理的基本逻辑、特定政策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现代化决策与分析工具进行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果佳副教授对论坛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她指出,十四位专家学者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题分享观点,交流探讨,整体上体现出三个特征。第一,体现出建设学术共同体的意识。公共管理学科的使命是回应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在不确定的时代的背景之下,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在公共管理的人才培养中,要进行公共管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整合,本土经验和国际的经验的有机整合,以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整合。第二,各位专家的发言系统性地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应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也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第三,每一位专家学者的发言都为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科进行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利于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共同体的共同发展。

  “‘科学研究’: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学术前沿与国家需求”专题院长论坛由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安录教授主持。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涛珍教授从坚持理论建构的“中国化”、顺应研究取向的“实证化”和注意大数据治理的“适度化”三个方面总结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连友教授提出坚持走交叉、开放、包容的学科发展之路,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学。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炳胜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科需要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坚持从经验总结到理论凝练再到推广应用的路径,充分发挥公共管理学科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优势。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卢新海教授指出要厘清范式、方法和问题的关系,公共管理学科可以借鉴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但一定要回到公共管理问题上,针对具体问题使用相应的研究方法。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任勇教授指出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公共管理学科有强烈需求,但是也存在研究议题过于碎片化、学科内核不够清晰等问题,需要公共管理学界共同努力,推动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更上新台阶。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强调进行理论体系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对话,注重学科创新,将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拓俊杰教授认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界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经验走向世界,加强对公共服务与美好生活理论、实践问题的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认为在基础理论创新方面,需要结合中国“治国理政”的系统性思维和整体性视野来反思;同时,学术研究不仅要关注中心问题,也要关注边缘弱势群体。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王义保教授认为需要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风险分类评估,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应急响应与救援能力。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许源源教授指出,公共管理学科的多个二级学科分布对人才培养提出挑战,要淡化学科边界,突出公共问题导向,以公共利益作为价值目标,从而总结中国经验,提炼中国智慧。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毅教授认为,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算法行政成为一种新的治理及服务方式。他基于算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算法行政的内涵,并分析了算法行政产生公共价值的三种作用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周忠良教授认为主流公共管理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与二级学科进行融合,注重与其他学科学者的交流,要最大限度回应国家需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朱仁显教授认为,信息时代的行政管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和不确定,对行政管理专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结合计算科学发展趋势,调整师资结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人才。

  张安录强调了公共管理未来发展的三大问题。第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第二,面对大数据时代,要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第三,提升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国际地位。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连宏萍副教授在总结发言认为,此次论坛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本土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论坛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在国际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中的地位;过去10年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如何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以上问题,各位院长提出了高瞻远瞩的观点,达成了很多共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应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体系重构,一方面要加强对主流问题的研究,但也不能忽略对于边缘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促进学科总体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于特定主题的融合,以此来促进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开放、包容、共融发展。

  “‘管理创新’: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学院)管理模式创新与团队建设”专题院长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穆荣平教授主持。

  在该场专题论坛中,鲍静提出公共管理学科是朝阳学科,我们要坚持积极反思的优良传统,找出优秀做法,发现现存问题,顺应网络化与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在转型时期的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劲松教授指出,新时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建构,应围绕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议题,实现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等“外延式发展”向重使命驱动、重质量特色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应强化“聚焦本土、学术创新、交叉渗透”三个意识,一方面,探索学科融合发展新方向,建立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创新平台和学科新框架;另一方面,坚持科教融合、学科育人,探索新文科人才培养新路径,着力培养大批“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高素质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蔡礼强教授分享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在管理模式创新和团队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尝试:首先,组成一支由专职教师、特聘教授、博硕士导师和岗位教师构成的“四位一体”的专任教师队伍;其次,鼓励专职教师加入研究所课题组,形成共同研究团队,携手推进重大课题研究,把已有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优势、人才培养优势,探索跨学科发展方式。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教学体系外,增加实训体系,注意学生在能力训练、心智提升等方面的发展,鼓励学生组织团队研讨展示,提倡研究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参与式学习。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姜玲教授指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始终与党的治国理政实践紧密联系,同向同行。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更加坚定地立足中国国家治理的实践,探索有学科特色的案例教学体系,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模式,跨越学科知识与实践情境之间的“鸿沟”。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李俊清教授认为,我们正面对着一个快速发展变化但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世界,公共管理学科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回应时代召唤,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例如与新技术革命发展相关的治理、国家安全等,从而不断增强学科的引领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穆荣平提出,创新驱动公共管理学院数字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数字赋能公共管理学科迭代发展,愿景引领公管学科团队品牌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公管学科定位教育、科研、智库功能三位一体,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欢教授回顾了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他表示,学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突出“技术+管理”特色,充分发挥北邮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从公共政策、应急管理、智慧城市和公共安全、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文化四个专业方向不断推动公共管理专业发展,并提出人才是助力学院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谢新水教授认为,当前数字社会已经到来,“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任务;面临加强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任务。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如何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实现时代性“蜕变”,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慧、思维、知识和工具支持,是需要认真面对和有效解决的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院长殷召良教授分享了该校公共管理学科入主流和创特色的经验及思考。第一,坚定地走入主流之路。入主流的原因在于学科的规定性、人才培养的规范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社会和学术共同体的共识等。第二,创特色是生存发展之要,基于学校办学资源限制、行业背景与服务对象和师资有限、避免与头部学院的过度竞争等原因,需要走自己的道路。第三,困境下的思考。学院教师单兵作战能力强,但尚未形成紧密团队,不熟悉行业背景,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能力,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国山教授分享了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体会,他提出四点内容:第一,要对学科充满热爱与信心,展现对管理工作的热爱,对学校学院和学科专业的热爱,要基于了解和经验培养好奇心和自信心。第二,要秉持理念与追求,管理要有科学精神。第三,要注重方式与方法,要结合学院实际,落实目标引领。第四,公共管理学院的负责人要有奉献、担当、包容、自知自省等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指出,在建设新文科的背景下,要探索优化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最新成果及时转化融入教育教学,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培育具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且具备“中国心”的治国理政时代新人,回答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什么人”的核心问题。针对传统社会实践在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上尚有薄弱环节,在促进“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上联动机制不足,在建设“全程多元”的配套制度上存在路径短板等问题,新时代社会实践要将“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重在体验式、沉浸式学习,鼓励自主探究;面向真实应用场景创新课程载体。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朱旭峰教授提出,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国别性都较强的学科,同时还承担有咨政建言、服务国家治理实践的特殊使命。面临新形势、新环境、新挑战,公共管理学科应继续加强各类平台建设,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将我国丰富实践与国际前沿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国家治理需求为导向,努力服务国家战略,为增加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王磊副教授对论坛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提出,各位专家学者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掌门人和领军人,就公共管理学科及团队建设发展的九个问题展开研讨与分享,体现了他们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热爱、把握与展望。第一,公共管理学科领军者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融入到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之中。第二,公共管理学科领军者们具有荣耀意识,他们深知公共管理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是顺应时代,急国家之所需,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同频共振,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领军人,都倍感光荣。第三,公共管理学科领军者们也有自己的困惑,包括如何提升研究学者团队的凝聚力、如何把学科特色融入到大学和机构的发展架构之中、如何将公共管理学科的定位对标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第四,公共管理学科领军者们畅谈了对公共管理学科、各自学院、青年一代公共管理研究者的愿景与展望。总之,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要在“自我革命、不忘初心”之中牢记使命,迎来锦绣前程,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打造公共管理学科学术共同体。(光明网记者刘梦甜整理)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十万亩杜鹃盛开

  • 海上联合执法巡航迎休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