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
首页> 论文推荐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

来源:《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2022-03-25 16:18

  作者:李海青(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条件下有效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大大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原创性贡献。其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主要表现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系统、集中地阐发了党的多重使命,大大深化了对党历史使命与政党类型的认识;原创性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升到政党主体的高度;深化了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规律性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主要表现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深化了对五大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最终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主要表现在: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新的价值观、文明观、发展观、安全观、治理观,为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世界历史的对话与结合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一种追求无产阶级与全人类解放的世界性学说,其产生具有极其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但其直接诞生地与最初影响地是在西欧。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资本主义进入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时代,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战争威胁,马克思主义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初步进行了过渡时期的实践探索,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这一时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的原创中心与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中心逐步转移到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当代中国与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与历史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思考和深刻把握,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原创性贡献。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要从政治高度、学理深度、历史广度予以深刻理解与系统阐发。

  一、历史方位与时代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是因为其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条件下有效地回答了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方位、新课题催生原创性的新理论。对于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条件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

  (一)国内大局:新时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与关键时期,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的,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对这三大时代课题的有效回答也就意味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应第三个时代课题)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应第一、二个时代课题)认识的深化与升华。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其对于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当代”就是指新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突出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现代化与民族复兴进程中所实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

  (二)国际大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高度,对世界大势作出的具有时代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判断,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与世界形势的科学认知与准确定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本身演进规律的极具创新性的深刻把握。“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3〕“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威胁持续蔓延。”〔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被称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集中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而这也就意味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升华。在此意义上,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破解21世纪人类所面临问题挑战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最终要求从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角度来解答时代课题,推进理论创新。

  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系统、集中地阐发了党的四重历史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和平与发展,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大大深化了对党执政使命与政党类型的认识。在这四重使命中,为人民谋幸福是使命的价值宗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基础性使命,为人类谋大同、和平与发展是使命在空间范围的拓展,实现共产主义是使命在时间范围的延伸。可见,以民族复兴作为基点,党的历史使命呈现出时空拓展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使命的系统阐释将对共产党政党类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论述表明,从其最核心的意义上而言,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共产党因使命而生,因使命而在。“所谓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把握为前提, 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宗旨, 以实现自身民族、国家的解放或发展为自觉使命, 以推进世界大同、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使命, 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的一种政党类型。这一点, 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与实践直至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都可以得到清晰明确、并不困难的验证。”〔5〕历史使命的认定与践行体现在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党的建设过程的始终。

  (二)原创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升到政党主体的高度,大大深化了对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角色功能的认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深化的过程。建党以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相当长时间,主流认识是将纯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制度结构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经地义和内在本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注重从现实功能角度思考社会主义本质,并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深入到现实功能层面,强调根本而言社会主义所应具有的功能决定制度体制的变革与立改废。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与文明形态,当然有自身先进的价值与功能。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提升到领导主体的高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谈不上在现实实践中实现、发挥社会主义的功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决定性的政治保证,两者内在相关、不可分割。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判断不仅是对我党百年探索历史逻辑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170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将共产党与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

  (三)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深化了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规律性认识。“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6〕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权力是不可分割的。不能简单讲党政分开或党政合一,而是要适应不同领域特点和基础条件,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7〕。这就真正廓清了多少年来一直存在的关于党政关系的不科学认识,切实推进了党的执政理论的创新。

  (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党的自我革命,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出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有效解决了世界政党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存在的自我监督的世界性难题,破解了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证明,我们党自我净化的机制是有效的,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建构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形成巡视、派驻、监察3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8〕以上理论认识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与执政规律探索的新境界。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的规律性探索具有内在的演进逻辑。正因为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具有舍我其谁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自觉的使命担当,党的领导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正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所以必须在新时代探索如何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正因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要坚持和加强,所以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要搞好,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这种内在逻辑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是全面、系统而深刻的。

  三、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定向意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对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一种简短明确而富有冲击力的表述方式予以呈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生动表达。以人民为中心是针对以往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提出的,是适应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要求而提出的;其超越了以往主要依据客观经济数据评价改革发展成效的思维,突出了评价的人民主体尺度,对实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新时代尤为注重法治建设,维护与实现公民权利,从而使以人民为中心具有了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以上各方面都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二)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全新研究领域,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维不再局限于具体领域的拓展,而是更为重视、突出强调贯穿于现代化各领域的制度的系统性、有效性建设,强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理念准确地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党对现代化认识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也充分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知的深化和系统化。可以说,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全新探索与研究领域。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完整深刻论述了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论。

  (三)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深化了对五大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集成性地明确提出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又都陆续有新的思路与目标规划,换言之,新时代对于五大建设如何推进一直在持续探索。

  就经济建设而言,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发展。具体而言,原创性地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创性地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原创性地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原创性地提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原创性地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就政治建设而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原创性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原创性地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就文化建设而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调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国际话语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就社会建设而言,围绕共同富裕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原创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就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具体而言,原创性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9〕、“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的重要理念,首次提出并初步回答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完整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巨大贡献;提出生态环境是自然资本,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将生态要素纳入生产要素范畴;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四)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集中表现在新时代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最终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现代化新道路与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与文明形态的扬弃超越,代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

  自16世纪至今,资本主义发展已经500年时间,资产阶级创造了属于其自身与时代的现代化道路与文明形态,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有非常明确的论述。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与文明形态受制于资本的逻辑,对内造成劳动的异化、贫富的分化与对抗的频仍;对外则弱肉强食,奉行霸权主义,依丛林法则而行为,成为世界的动荡根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表明资本主义道路与文明开始式微,从而给人类历史发展开创了一个光明未来。

  以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四个方面探索也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人民中心强调的是价值维度,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的是根本性、关键性的制度维度,五大建设强调的是布局维度,现代化新道路与文明新形态强调的是最终的成就维度。价值引领在先、制度贯穿其中、布局系统完整、成就意义重大。这种内在逻辑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是全面、系统而深刻的。

  四、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如果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定位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定位则是将视野放大到整个世界,在世界范围内、依据世界历史尺度来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贡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会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提高到“百年未有”的全新高度。

  (一)在以往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最终走出了现代化新道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有效证明了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错误思维,深化了对人类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新时代的中国把自身现代化的理论、制度、道路、文明自觉展示传递给整个世界,发挥中国现代化对于世界发展的示范、引领、榜样作用。

  (二)在以往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也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表明,马克思主义没有失败,失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论”,社会主义没有终结,终结的是社会主义的“终结论”。铁一般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示对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展现出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推动苏东剧变后陷入低潮与困境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走向复兴。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对整个人类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及其巨大创新发展潜能。“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11〕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理论、自由人联合体理论等诊断时代问题、把握时代脉搏,在批判西方意识形态的同时,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价值观、文明观、发展观、安全观、治理观,将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所具有的世界眼光、人类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引领世界历史潮流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大大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个方面的外交思想。这10个方面,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分析世界发展态势得出的重大创新性论断。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精华要义,而且推动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世界历史的对话与结合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五、结语

  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不仅运用于指导新时代的中国,同时运用于指导21世纪的人类社会。综合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实质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守正创新中大大深化与提升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与历史阶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精华的集大成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的伟大里程碑。

  〔参考文献〕

  〔1〕〔3〕〔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7,455,511-512.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4〕〔9〕〔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38,209,442.

  〔5〕李海青.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J〕.江西社会科学,2017,(2).

  〔6〕〔7〕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29,231.

  〔10〕 习近平发表重要演讲 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07/c_117272280.htm

  〔基金项目〕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研究”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