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首页> 学术争鸣 > 正文

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来源:经济日报2022-12-30 17:01

  作者:王虎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两个结合”表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为什么进行“两个结合”、怎样实现“两个结合”进行了科学阐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两个结合”是对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理论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该而且也必须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理论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就此而论,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这表明,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简单重复或背诵个别词句和具体结论,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从根本上而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二者相互激荡、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激活中华文明,就在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具有高度契合性。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自然存在物”的论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而不同”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辩证法”及其所蕴含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变革精神等,都具有内在契合和一致之处。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传统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更加熠熠生辉、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以其悠远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绵延发展和历史积淀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能够获得无比丰富的文化滋养,获得无比充沛的思想文化资源,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只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扎根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根深叶茂、枝叶长青。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节气里的大美中国】空间音频丨听见春分

  • 春分丨山色连天碧 林花向日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3月18日,山东日照经开区"天天有岗位月月有招聘"第六场专场招聘会在奎山体育中心举行,求职者向企业咨询岗位信息。该区先后组织6场专场招聘会,7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70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780人。
2023-03-19 10:41
2023年3月18日,河南洛阳,为期两天的中国小浪底轮滑文化节竞赛活动开赛。本次比赛设轮滑马拉松、速度轮滑(公路赛)、自由式轮滑等5大类10多个小项,来自全国各地154支代表队的2174名选手报名参赛。
2023-03-19 10:41
3月16日,北京,七彩云南亮相2023中国国际珠宝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6日,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2023-03-17 13:12
2023年3月14日,中国国际羽毛球大师赛在江西瑞昌揭幕。
2023-03-15 10:08
2023年3月13日,安徽黄山休宁县,茶农在有机茶园采摘春茶。春回大地,嫩芽吐绿。眼下,休宁首批春茶已进入采摘期。
2023-03-14 10:06
2023年3月9日,湖南常宁,天气晴好,金色油菜花与村庄、田园、河流山峦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秀美山水田园画。
2023-03-10 09:47
2023年3月9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组织消防救援人员、索道维护人员和社会专业救援力量在天子山索道联合开展索道高空救援模拟演练
2023-03-10 10:09
2023年3月9日,为期三天的广州文交会在广交会展馆D区举行。广州文交会以“文化的广交会”为发展方向,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轴,突出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等亮点。
2023-03-10 10:05
3月7日,“与春之和——2023江苏省小幅油画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展。据了解,展览共展出237位画家的237件作品,将持续至4月9日。此次展览是2023年苏州美术馆农历年后举办的首次展览。
2023-03-08 11:25
惊蛰节气,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春茶已进入全面采摘期,侗乡茶农抢抓时节,采摘、加工早春茶。茶叶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三江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3-03-07 10:12
2023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也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许多集邮爱好者来到"雷锋邮局"选购纪念邮品。
2023-03-06 10:45
2023年3月4日,在泰州市海陵区政府市民广场,志愿者为市民缝纫衣服。
2023-03-05 09:57
2023年3月3日,一艘货轮航行在杏花映衬下的长江重庆巫山段水域。随着气温的回升,长江三峡巫峡两岸,杏花竞相绽放,与碧绿的江水交相辉映,船行其间,如在画中。
2023-03-04 10:01
2023年3月3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一广场的停车楼屋顶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54.18万度电,光伏发电二氧化碳年减排量达1537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3-03-04 10:01
2023年2月28日傍晚,山东荣成爱伦湾海洋牧场,机动船拖着舢板披着晚霞驶向沿海码头,构成海上田园夕阳牧归图
2023-03-01 10:14
2023年2月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盛开的油菜花海与错落有致的乡村民居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秀美的田园画卷。
2023-02-28 10:00
2023年2月26日,上海人民广场 人们在诗画里踏春乐休闲,草青树绿,鸟语花香,春日融融,俨然都市桃花源的美景。
2023-02-27 11:16
2023年2月24日至27日,山西省第十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健康与社会照护、中职组医学检验技术赛项,在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举行。
2023-02-27 11: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