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正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政治监督意义重大,是在新时代对政治监督提出的重要要求。如何推进政治监督的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对其进行科学界定,并在实践中积极践行。
一、高度重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高度认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性,就是要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归其本位,即置于党的二十大主题以及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来理解和看待,而非断章取义。党的二十大主题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当前,我国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着更大的阻力和“难啃的骨头”。而在国际上,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等,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大会的胜利召开意义重大。
大会报告的第十五部分即“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七项重要的举措,其中第三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可见其重要性,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就要求将其作为当前我们学习领会、贯彻和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加强政治监督工作,这是应有之义。同时,还要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作为我们推进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强调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将监察委员会定位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等等,这就使政治监督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也使其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坚定政治立场,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二、科学认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自党的二十大以来,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规定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之中。提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即通过“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来实现“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的目的。相比于对一般普通对象的监督,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显然是一种更加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政治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有许多重要论述。这里强调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自然是其“抓住关键少数”的应有之义。由此,我们应当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同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紧密联系起来,将其首先落实到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上,进而从这一“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
三、积极践行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人们常说“知易行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我们不仅要提高认识,还要积极践行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基于前述的认识,积极践行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应立足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部署以及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即首先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其置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构建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制机制之中,坚持系统观和整体观。如前所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是作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后者又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举措,进而服务于党的二十大主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要从全面认识、系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高度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事实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前一句表述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显然构成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基本指导和要求,而这些内容即“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和“促进监督贯通协调”,内容明确具体,导向精准,也利于构建监督常态,何尝不是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另一方面,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是“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的需要,要与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而言:
其一,要基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方针政策的实际,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新时代,我们更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对“两个维护”“两个确立”的深刻认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基本遵循,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就构成了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政治监督的具体化,不能避实就虚,浮在表面。
其二,要基于风险问题导向和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政治监督精准化。政治监督,重在发现问题,识别风险和积极防范。为此,既要全面建立台账管理、动态跟踪、定期通报和督查问责等制度机制,又要以案说法,细致分析研判政治生态问题,开展好警示教育,抓住关键点,推动政治监督的精准化,不能漫天撒网,怀疑一切或搞“一刀切”。
其三,要基于不断创新理念和完善方式方法,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政治监督,同样贵在坚持,要处理好“变”与“不变”关系。既要坚持原则,打造监督制度刚性,使完成规定动作不打折扣,又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社会“日新月异”之变化常态,唯有不断创新理念和完善方式方法,才能使政治监督常态化。为此,要不断完善会商和约谈制度,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等,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使之不走样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