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典:滋润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源泉
首页> 人文 > 正文

经典:滋润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源泉

  作者:舒大刚(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具有自身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达,也具有自洽自足的突出特性。这些突出特性经由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得以系统揭示,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的形成,既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生产生活生养过程中凝结的结果,也是历代圣贤不断思想教诲、无数志士仁人探索努力的结果,同时更是中华经典系统絪缊、垂范立教的结果。中华经典是中华先民实践的记录,也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中华各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创造发明、科学技术和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过往岁月的再现,也是未来智慧的源泉。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中国具有5000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这在当今世界是唯一的。这种连续性不是简单的时间延长和改朝换代的衔接,而是政统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和价值的认同。《论语》载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礼,就是文明秩序、人文制度、价值理念;因,就是继承;损益,就是适时增减。自从夏后氏确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国家制度后,就成了历代王朝相继承袭的主要制度,这是中华民族自己走过的路,也是今人认识古代中国、审视现代中国、预见未来中国的一个途径。这种连续性是通过经典做到的。经典,也就是《易经》《书经》《诗经》《礼经》《乐经》《春秋经》“六经”,后来《乐经》失传,成为“五经”,“五经”演变成《周易》《尚书》《毛诗》及“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和《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六经皆史”乃“先王之陈迹”,载有“先王之道”与“周召之迹”。“《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春秋》以道名分,《易》以道阴阳。”“六经”既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文明的物化、文化的传承,其中还有价值、信仰、伦理、梦想的传递,以及哲学、文学、美学、宗教的思想。正是孔子在2500多年前,搜集整理、阐释传授这些文献,才使其前2500多年的历史得以传承,也使其后2500多年的智慧得以启迪。因此,司马迁《史记》中《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多取之于《尚书》,东周以降、战国以前的“本纪”“世家”“列传”多取之于《春秋》三传及《国语》。即使是战国以下的历史,也无不受儒家经典的滋润和影响。即使在考古学比较发达的近代,如果不从经典入手,也无法准确解释中华文明,中国人的价值观、精神世界、文化特质更是得不到深刻认识。正是经典奠定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根基,这是不可不知的历史事实。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不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也不是抱残守阙、原样重复,而是不断创造发展,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历史既代代相承,又不断有因有革。在思想意识领域,《礼记·表记》就记载孔子说:“夏后氏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命即天命,鬼神即阴阳变化。夏商周在信仰、价值观上都有“事鬼”“敬神”的共性,《左传》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此之谓也。但是,各代在治理的重心上又各有变化和创新,如夏后氏“尊命”(相信自然力)而“远”于鬼神,注重人的自我努力。殷人针对夏人的愚笨劳苦,改而相信神秘莫测的超自然力,因此“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但其结果却是被巫风鬼气所左右,人事退居次要地位。周人鉴于殷纣的失败,意识到“天命靡常”“鬼神难依”,故改而“尊礼”,重视人事经验和制度设施。三代以后改朝换代的历代王朝,都要在汲取前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新政新规,于是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作乐、陈规立矩、议定国是、与民更始。可见在文化精神上,中华民族既代代相因,又互有变革、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在体系上,儒家经典不是封闭的,而是发展开放的,孔子早期继承周人《诗》《书》《礼》《乐》“四经”教育,晚年又赞《易传》、修《春秋》,形成“六经”体系。如果说“六经”是当时自足圆满的体系的话,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术的发展,经典体系也在不断变化。如西汉蜀学为了加强伦理教育,将《论语》《孝经》纳入教材,形成“七经”体系;唐代为了适应“明经”科考试,又纳入《公羊传》《谷梁传》《周礼》《礼记》,形成“九经”(另有《论语》《孝经》《尔雅》共12部)。五代后蜀和北宋时期,为加强心性教育、形成新的道统,又在“十二经”基础上,纳入《孟子》,形成“十三经”。在思想理念上,儒家经典率先提出了“维新”思想,《诗经》就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提出了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大学》引汤之盘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昭示不断革新。《周易》从哲学高度提出“革命”思想,《易经》革卦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提出了随着时代变化进行革命和改革的问题。《杂卦传》更明确揭示“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是“革故鼎新”的最早出处。《系辞传》也说“日新之谓盛德”,能够随时更新自己就是最大的德行。《论语》中孔子提倡“闻一以知十”“举一而反三”,要求不断拓展经典新义。《孟子》提倡“《诗》有断章之取”“以意逆志”,即因创新的需要允许从不同角度解释经典。《春秋繁露》指出,“《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天”,更为经典新义的产生留下广阔的空间。在中国经学史上,善于阐释引申“经典”,通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将本义发展为时代新义,将子学发展为经学,又将经学发展为玄学,再发展为义疏学、理学(道学、心学)、考据之学,更是实现返本开新、推陈出新的看家本领。

  强调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文明又一突出特性,即“统一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即使在个别时期出现混乱和分裂,最终也必定走向统一,使各民族形成“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这一信念的形成,与儒家经典教育是分不开的。儒家经典从形成之时起,便形成了天下一体的观念,如“古者《书》三千余篇”,孔子从各不相连的不同时代、不同政权的档案文献中,选取百篇进行“论次”,编成“帝典”“夏书”“商书”“周书”,最后殿以《秦誓》,使原本并不连贯的零篇断简,形成一个统一的、正统的文献体系。特别是《尧典》中的“咨四岳”(四方诸侯),《舜典》的舜“巡狩”和禹“行水”,都不是偏于一隅或局促一地,而是将当时势力所及、认识所到的地方都纳入一个天下来一体对待。《禹贡》根据大禹治水积累的地理、生产和生活经验,突破当时国家、部落、氏族等范围,依据地域、山川、物产等知识,将天下分为九州,制定职贡,构建了影响深远的“天下”观念和“版图”基础。在《逸周书》的《王会解》(附《伊尹朝献》)中,更是让四方各个民族部落相聚一堂,共庆盛典,同议朝政。《诗经》甚至提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俨然天下一家的意向。《春秋》公羊传大力提倡“大一统”,力图在周王的文化背景下,实现“存三统,张三世”的政治理想。《中庸》提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从制度、文化、风俗方面,实现天下同制、万国同风。汉儒董仲舒进而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正是在儒家经典“大一统”观念陶冶下,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巩固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质。

  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持久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是与她同时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分不开的,这种包容性也与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哲学思维息息相关。《周易》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共同在天覆地载之中生成长养。《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物类人群、人伦等级、政治关系、文化制度都处于天地之间共同演化的链条之中,使人自然而生“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感。这就减少了许多对立和互戕,使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这一突出特性的形成,自然与经典广泛而包容的内涵分不开。《尚书·尧典》开篇就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生动刻画出个人修身、和睦家族、政通人和、天下太平的理想路径。《礼记》有言:“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天覆地载,日往月来,生此间者,共沾雨露,无有偏颇,这叫“三无私”。当时有所谓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等不同民族,谓之“四海”或“四夷”。四海之内,分为“九州”;九州之内,又按其与王都的远近制为“五服”。其中“甸、侯、绥”三服为“中国”,是华夏诸侯所居;“要、荒”为四夷,是其他民族部落所居。这就是《尚书》中“弼成五服,至于五千”所指。在“五服”之外还留有余地,同在“九州”之域,要建立“方伯”帮助天子管理远方诸侯或部族,即《益稷》所谓“外薄四海,咸建五长”。九州之外,就是夷、狄、戎、蛮各族所居的“四海”,不在中国版图之内,也不必尊奉中国的“正朔”,中国的王者也不强求他们与自己一致。《禹贡》九州、五服、四海,已经包括居于甸、侯、绥内三服的华夏族和居于要、荒外二服的其他民族;还有居于九州以外、文化不同于华夏的夷、蛮、戎、狄各个民族。可见,在地理分布上,儒家经典是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兼容的,故西汉司马相如在旨在开通西南夷通道的《告蜀父老书》中提出,要“兼容并包”“参天贰地”。在对待中央与地方诸侯及民族的交往关系方面,儒家经典也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策略,《公羊传》提出“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根据文化特征来确定国家部族的亲疏远近。《左传》鄙薄“守在四竟(境)、守在四邻”,以本国地域四境为守御对象;而提倡“守在诸侯、守在四夷”,与邻国和四夷各族搞好关系,和平共处。最高的外交境界则是:“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使中国之民与远方异俗实现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中华文明推崇“保合太和”“协和万邦”,认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要达到“和”的境界,就能使天地不脱轨、万物不失序,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周易》提倡“同人于野”,《论语》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些教诲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担当“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民族特性;“礼闻来学,未闻往教”,这一传统铸就了中华民族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不搞文化霸权,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教化观念。《周易》提出“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要通过互相感动交流来实现“天下和平”。《孝经》也希冀“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诗经》芣苢序有“天下和平,则妇人有君子矣”(蜀石经)之说,以为天下和平是家道和顺、夫妇和谐的重要条件。因而,在中国自古就形成了慎战、反战思想,《左传》提出“以战去战”,称赞在四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缕的情况下,齐桓公“尊王攘夷”,维护文明秩序。《论语》载“子之所慎,斋、战、疾”,孔子对祭祀、战争和疾病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老子》更强烈告诫“佳(唯)兵,不祥之器”,《孟子》提出“善战者服上刑!”《墨子》也宣称“兼爱”“非攻”,提倡“视人之国若视其国”。《孟子》批评“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野蛮行为。即使是善战的兵家,也要先计于庙堂,经过“五事”“七计”(庙算)后出兵,出兵之后也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全国为上,全军为上”。《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

  经典是中华文明的根、魂、源,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自然离不开经典的滋润和教诲。儒家经典上传2500多年历史,下启2500多年智慧,直接促成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形成。《春秋》提倡“大一统”,《尚书》超越分散的历史,构建起统一和谐的文化传承,将势力所及、认识所到都纳入一体考虑,从而形成影响深远的“天下观”,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经典开放包容的体系、“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的宇宙观,形成了中国人“民胞物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格。经典提倡“维新”“革命”“日新”等意识,造就了中华民族锐意创新的民族品质。经典“保合太和”“协和万邦”“天下和平”的教诲,培育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责任和担当。由此看来,经典实为演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源泉,经典明则中华文化明,经学兴则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将发扬光大、声名远播。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 “五一”小长假看多彩中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