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朱健平(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于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系湖南科技学院刘堃教授著。本书运用译介学和接受学相关理论对我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接受过程和路径进行梳理,以此分析美国读者和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乃至文化的态度、误读及其原因,从中折射出符合译入语语言文化要求的译介规律,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提供理论和实证分析。
本书主要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梳理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者与研究机构。第二部分概述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译介与研究的整体情况。第三部分分析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中国形象构建。第四部分剖析影响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译介与研究的因素。第五部分以国内外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小说作家为研究个案来分析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第六部分展望中国当代小说的译介走向。本书力图为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学术和应用双重层面上的借鉴。
全书具有以下特色。第一,注重点面结合。本书在大量第一手英文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成果、研究视角传播与接受情况,既有面上的传播历程的梳理,也有点上的作家在美国译介研究的个案探讨,并从跨文化接受的制约性因素角度展开了深层次的剖析,走近了不同于中国本土的美国研究途径,获得国外资料的补充和异质文化思维的启发。采用以点入面的方法,以残雪、余华、莫言三位不同创作风格且在国内外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英译小说作品为个案,系统分析这些作品相关译者和研究者的不同文化翻译观、文化策略以及各自译作在美国接受的共性与差异。
第二,研究方法多样化。本书采用了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探索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馆藏和网络资源,挖掘当代小说在美国的馆藏量、发行量、报刊杂志报道评论量等数据,从而较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翻译研究资料。从比较文学、传播学、接受美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当代小说在译介和接受中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比分析当代作家作品在美国不同的译介与接受的特点,发掘出美国主要译者、研究者的共性和个性以及读者的接受差异,从中探索提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可行性建议。
第三,坚持发展性,采用一种宏观的、发展的目光来审视与思考译介研究。将中国当代小说置于国内外对比的宏大视域中,从中关注美国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趋向,以“他者”的眼光更加客观、清醒地认识“自我”,进而丰富和扩衍中国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内容,让中国当代小说焕发新的光芒。这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更多更好地向国外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树立中国文学乃至当代中国的世界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采取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全面考察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翻译三次高潮背后外在与内在的影响译作传播的因素,从而更好地把握中西方文化系统的接受异同。既在历时层面上全面、系统地勾勒出中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发展研究的图谱,又在共时层面上探究中国当代小说英译本在西方的读者接受,并反观中国当代小说对西方文化场域的接受影响,纠正西方民众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误读,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有效机制,从而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融通。
第五,在研究视角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国当代小说英语译介研究的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政治属性决定了这一研究需要融合多学科视角,该著作从比较文学、翻译学、传播学、政治学等视角展开分析,形成了跨学科的综合视角。在中国当代小说译介的发展远景展望中,提出通过培养融通型对外翻译传播人才来解决文学译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搭建国内外翻译人才的交流渠道和对话平台,促进构建中西合璧的理想译者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外译者的语言文化优势,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推动更多译本走向世界。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2A057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