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快实现科技现代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首页> 学术争鸣 > 正文

加快实现科技现代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2023-09-21 09:38

  作者:秦龙(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李维光(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重要论断鲜明昭示了科技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技现代化重要地位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认真领会、准确把握和切实贯彻这一重要论断,加快实现科技现代化,全面深入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把科技现代化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位置,视科技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和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创新思想的守正创新。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他曾提到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我们党也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科技创新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和中国现代化探索历程的深刻洞察。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学技术自古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16世纪以来,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从中国现代化探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看,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始终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历史充分表明,科技实力深刻影响甚至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加快实现科技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历史必然。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是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下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动回应。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放眼全球,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聚焦国内,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对“向科技创新要答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只有大力推进和提高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加快实现科技现代化,才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现代化,奏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推进科技现代化,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实现科技现代化的“定海神针”和“制胜法宝”,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强盛之基和安全之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是科技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始终是科技事业发展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不断提高党在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党对科技事业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科技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最终要靠自己,必须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创新;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所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体制是重要保障,只有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才能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要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完善科技决策机制,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围绕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把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论资历、不设门槛,破除“四唯”现象,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举行开幕典礼

  • 以色列接收第七批被扣押人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11-08 15:29
2023年11月7日,俯瞰江苏省泰州市天德湖公园景色。
2023-11-07 15:35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11-06 16:19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2023-11-06 16:18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10-26 13:16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10-14 23:36
醉美阿尔山
2023-10-09 10:22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10-08 16:39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