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何成学(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奋进新征程,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展现新作为,必须从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要求和实践方法路径,把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
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要求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对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从新时代文化建设作用看,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从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要求看,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其中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的使命任务,就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处处充满着昂扬向上的力量。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就是要把握好增强公共文化建设能力、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就是要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力、影响力、引领力,使文化建设与各个领域的工作紧密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并提升为中国理论;就是要更加充分地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文明创造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就是要秉持开放包容,在吸收借鉴中培育现代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其中“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指引正确方向;“聚民心”,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巩固思想基础;“育新人”,就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兴文化”,就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筑牢精神力量;“展形象”,就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强国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方法路径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运的昌盛、文脉的赓续离不开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实践路径,是实现文化兴国和文化强国的有力举措。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做到“两加强”“两坚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本质特征、根本方向、重要任务、基本要求、内在动力和最终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为我们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始终站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努力做到“四要”。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体现出文化建设的强大真理力量、实践伟力;二是要把握精髓要义,深刻认识和把握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方法路径,其中“第二个结合”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贵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三是要强化理论学习,把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同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四是要做到学用结合,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到文化传承发展各项工作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扎实推进“两个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推进“两个结合”,重要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贴上“中国”的标签,让中华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文化更长远的生命力和更强劲的传播力。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在“两个结合”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现代化提供中华文化的滋养;就是要在“两个结合”中建构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传统文化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就是要在“两个结合”中打开新的创新空间,使中华文明更有效地作用于现代化建设。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努力践行“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这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盘”和“总抓手”。其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七个着力”中摆在首位的内容,必须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中。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做实“四在”文章。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毫不动摇,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基本依据与根本保证。二是在守正创新上永不止步,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活力,这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遵循和有力举措。三是在服务人民上初心不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是新时代文化工作的宗旨和导向。四是在开放包容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和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在“融”字上聚合力。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各部门要通过拓宽信息资源共享渠道,推进宣传思想文化走向社会大众,走进千家万户,提升影响力与传播力。重要的是通过“融”部门单位聚合力、“融”学校聚合力、“融”媒体聚合力、“融”社会团体聚合力,合力携手推动新时代思想文化的宣教活动。
(本文系“2023年广西马基地人才培养工程精品项目‘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三个维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