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高贺(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坚持破和立的统一”是我们党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摸索出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内在蕴含着推进改革过程中“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观,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准确把握“破”和“立”的深刻内涵
“破”与“立”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改革语境中,“破”强调的是革除落后的阻滞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藩篱;“立”强调的是建立起先进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完整、准确把握“破”和“立”的科学内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
“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层次、顽固性矛盾日益凸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必须永葆“破”的信心和决心涉险滩、闯难关,冲破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阻滞和结构性矛盾,为全面深化改革扫清障碍。
“立”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破旧”是手段,“立新”是目的。“立新”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喜新厌旧,而是强调突出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硬骨头”精准施策,建立健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体制机制,使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只有坚持“立”制度之“新”,方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科学谋划“破”和“立”的方法步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改革是否“得法”,关键看“立”“破”遵循何种规律逻辑,即“破”和“立”何者为先,何者在后?两者能否同时并进?这些问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可绕开的难题。十余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先立后破”是党推进改革事业行稳致远的成功经验。
“立”在“破”前,更加注重改革的稳定性。“立”在前头,强调改革要循序渐进,助推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制度立住、立稳,再图谋逐步破解阻滞发展的障碍。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如何破解发展前与后、表层与深层、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等多重矛盾,要做好应对这些矛盾复合叠变的充分准备。形势之复杂,挑战之严峻,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要及时从“以破为主”转为“以立为主”,警惕“未立先破”、“破而不立”、“大破大立”倾向,把握好改革的风险节奏,先立而后谋破,步稳而后蹄疾。
“破”在“立”后,更加侧重改革的机动性。何时“破旧”、怎么“破旧”,关系着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先立后破”不是“立而不破”,而是强调在推动事物发展过程中灵活把握“破”的时机和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当新旧事物处于“你强我弱”的状态时应先谋稳而后思破,防止新旧事物更迭中“未立先破”造成的“制度真空”;当新旧事物处于“你弱我强”的状态时应果断把握时机,集中突破,帮助新事物牢牢把握主动权,以“破”促“立”,以“破”助“稳”。
统筹推进“破”和“立”的有机统一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推进“破”和“立”的有机统一,学好用好“先立后破”的方法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有立场、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无论是“破”还是“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强调系统集成。统筹推进“破”和“立”的统一不是盲目“破”、全面“立”,而是坚持全局观、系统观,有步骤、有方法、有重点地实行“破”和“立”。一方面,要聚焦整体推进。改革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对于“先立什么”“后破什么”“何时立”“何时破”要做好统筹规划,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另一方面,要强化改革协同。改革面临覆盖范围大、牵涉利益广、地区差异大等难题,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发展和稳定等关系,集中优势资源“破”和“立”,发挥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破旧立新的“蝴蝶效应”,加强改革举措的耦合性和协同性,以系统观念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三是注重改革实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破”和“立”的统一,关键要把改革落到实处。政策是否落实到位、人民是否满意是衡量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一方面,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的“破”和“立”。改革不能“打折扣”、“搞变通”,要强化监督巡查,抓好抓实各项改革实施主体责任,确保地方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改革部署,该立的及时立,该破的及时破,敢作敢为,善作善为。另一方面,要以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改革“破”“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要“立”人民所需,“破”人民所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谋篇布局,把满足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同时针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分层突破、重点突破、及时突破,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孔俊轩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