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劳动是塑造华夏文明辉煌成就的根本力量,劳动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血脉之中。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中,劳动精神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贯穿于历史的长河,融入民族的血脉,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深入挖掘劳动精神的内涵、传承发展劳动精神的品质,对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历史脉络:劳动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根基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包含了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多方面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劳动精神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貌。在古代,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劳动人民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从精耕细作的种植技术到复杂的水利工程,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雄伟的建筑奇迹,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劳动精神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强大生命力。古代的劳动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通过艰苦的体力劳动获取生活资料,同时也注重技艺的传承和提高,追求卓越的品质。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产业工人,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先进技术,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一时期的劳动精神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劳动人民在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劳动紧密相连,劳动精神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劳动不仅是物质生产的手段,更是精神传承的载体,反映出中华民族对劳动的重视与尊重,这种文化根基为劳动精神的传承提供了肥沃土壤,使其在代代相传中不断丰富内涵,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激励着人们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时代传承:劳动精神的实践伟力与核心价值
回溯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人民群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港珠澳大桥的跨海雄姿、高速铁路的纵横驰骋、航天科技的全球领先,都是亿万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历史赋予青年一代继承传统、开创未来的重任。工匠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的涌现,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植根于深厚的劳动精神沃土,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精神力量在过去推动历史进程,在当下支撑改革发展,也必将引领未来的民族复兴之路。
劳动精神蕴含的坚韧、创造与奉献特质,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幸福生活的深层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这深刻体现了党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深厚感情。党中央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充分肯定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历史性贡献,高度评价了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卓越功绩。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为凝聚磅礴力量、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劳动创造历史,拼搏成就未来,劳动精神为新时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激励着各行业劳动者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繁荣富强添砖加瓦,在全社会营造出劳动光荣、崇高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使劳动精神成为新时代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现实要求:弘扬劳动精神赋能民族复兴伟业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踏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挑战,更需要全体人民焕发坚强的意志、昂扬的斗志和创新的锐气。青年作为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劳动精神对青年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先辈们创造的良好环境中成长的青年一代,应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首先,要不断深化认知,传承劳动精髓。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劳动传统的历史积淀与时代价值,自觉继承其核心特质——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守正创新,不畏困难挫折,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挑战。其次,要全面投身实践,激发创造活力。积极投身社会劳动实践,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激发劳动创造热情,通过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发展,在平凡岗位上努力耕耘,追求卓越。再次,要努力涵养品格,锻造发展能力。在劳动中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习“琢玉成器”般的专注与恒心,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在实践的磨砺中增长才干,明白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劳动提升自身素养与能力,在劳动中磨砺自我、锻炼自我、成长自我。最后,要竭力弘扬风尚,凝聚社会共识。全社会需大力倡导“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的社会氛围,奏响新时代最强音,让劳动精神在青年群体中绽放光彩,成为青年成长道路上的有力精神支撑,引领青年在新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对新时代发展与青年成长意义重大。我们应深入挖掘劳动精神内涵,传承弘扬劳动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尚,让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使其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持续闪耀,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价值引领。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网络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数字意识形态治理对策研究”(ZYTS25169)、2025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专项“人工智能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2025SZ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