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李澍)7月7日,“《国际儒藏•韩国编•礼记卷》编纂与新时代国际儒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与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国际儒藏》总编纂张立文先生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主持。
林尚立在致辞中强调,《国际儒藏》的产生缘起于中国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以及周边国家历史上对中国思想的认可。张立文先生主持的《国际儒藏》富有公益性和建设性,通过这项典藏编纂工程,可以探究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核心理念和世界意义,构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儒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应将编纂和研究更好整合起来,重新读懂、读新、读深儒学文献的价值,把握儒学在价值转型、精神安顿、文化塑造中的重要意义,不断扩大其学术影响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全球文明发展。
张立文在致辞中回顾了《国际儒藏》项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强调儒学在历史上能够“走出去”,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开放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性格的体现。今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愿景下,《国际儒藏》要继续“走出去”,提升世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相信在学校高度重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儒藏》编纂与研究工作一定能够越做越好。
随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研究与文献期刊部副部长常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增光展示了《国际儒藏•韩国编•礼记卷》初稿。展示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石德才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庆中,孔子研究院院长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向世陵、罗安宪、林美茂、温海明、谢林德、刘增光,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畅然,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院长王心竹,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李会富,上海财经大学儒商研究院副院长朱璐等围绕《国际儒藏》的编纂体系、出版方案与新时代国际儒学研究等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学者认为,《国际儒藏》的编纂与研究不仅是对海外儒学典籍的整理,更为儒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源,有助于推动儒学领域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