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牛建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形态。从根本上说,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发展的始终,二者有着理论同源、目标同向、实践同频、发展共进的内在逻辑。深刻把握这种辩证逻辑关系,对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实践中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同源: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传承与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体系中,人民主体性构成其根本价值内核。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强调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在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即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种人民主体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建构提供了元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作为理论建构的根本遵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创造性转化为中国化的政治实践纲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强调“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进一步深化了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内涵。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将人民主体地位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这种理论传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思想主线。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体系同样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逻辑起点,其本质核心在于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制度化的民主实践体系。它强调人民不仅是民主的价值主体,更是参与政治过程的实践主体,通过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参与机制,实现了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实质性参与。这种理论创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创造性转化,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发展的时代化体现,在理论源头上实现了与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度契合。
目标同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价值追求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懈奋斗的核心政治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坚实根基,确立了政治协商、基层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系列政治制度,逐步构建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框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党领导人民通过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政治制度,持续拓展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这一历史进程体现了党巩固人民主体地位的持续探索与制度创新。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新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在目标维度上与党的性质宗旨与价值追求高度统一。它强调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机统一,构建起完整有序的民主参与链条,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它通过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优化公共决策程序,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实质性参与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这种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参与实践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创新,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目标的时代回应,体现了党的政治目标与实现路径的内在统一。
实践同频:党的领导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与发展方向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从重大理念的提出到实践运行的整个进程中,党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这种领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制度建构与实践运行两个层面。在制度建构方面,党以战略眼光科学擘画构筑起民主实践的制度骨架:通过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坚实的制度根基,让人民通过选举代表行使国家权力;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起广泛的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机制;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民族区域治理中的直接民主实践。这些制度安排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四梁八柱”,确保了民主实践的规范性与稳定性。
在实践运行层面,党通过组织动员、政策引导与资源调配,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实施。无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推进,还是社区治理、公共事务的决策,各级党组织通过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等,将党的政策目标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例如,在数字化的今天,党积极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数字化治理模式,不断调整和完善民主实践的方式和内容,拓展群众参与渠道,提升民主实践效能。
发展共进:相互促进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共进的动态关系。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通过完整有序的民主参与链条,人民群众能够畅通有效地表达利益诉求,党制定的各项制度政策就更具民意基础,从而增强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党的领导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政治保障和创新动力。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沿,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完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持续优化民主参与机制,提升民主实践效能。这种互促共进的内在关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