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孙禄(外交学院)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和坚实的价值根基,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对外工作中,中国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清晰主线,为应对全球治理困境、化解国际安全危机、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持续贡献中国智慧,谱写了中国外交的时代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崭新的思想内容、深刻的实践价值。
价值引领下的外交实践,探索出“中国—中亚精神”区域合作新范式。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达成具有时代意涵的《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其背后正是中国创新构建的“双轨制”协同机制:元首外交掌舵定向,各领域部长级机制深耕务实合作,实现战略规划与项目落地的无缝衔接。通过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组等制度创新,中国不仅优化了外交资源配置,更以制度化力量托举起区域合作、战略对接、政策协同、项目联动的全链条合作,使立体化区域合作体系逐渐成形,为“一带一路”制度性合作树立新范式。这一价值引领下的外交实践,最终结晶为闪耀时代光芒的“中国—中亚精神”。2025年6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庄严宣告,“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这不仅精准擘画了中国—中亚合作新蓝图,更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描绘出更加光明的共同未来。
以共同价值为基石,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不断开创新局。在政治层面,形成了元首外交领航、多轨协同并进的新模式;在发展战略层面,主动对接民族复兴目标,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编织全球发展伙伴网络,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范式;在文明互鉴层面,创造性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国际规则建构中,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继2023年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后,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于2024年获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140多个国家参加决议联署,成为联合国首份聚焦AI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决议,为构建普惠包容的智能治理体系注入新动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国持续深化南南合作机制,截至2024年10月,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共建低碳示范区、实施气候项目、开展能力培训等立体化支持体系,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应对气候挑战。尤为瞩目的是,中国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正通过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深度参与维和行动、优化国际发展援助体系等多元路径落地生根,清晰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担当。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创新实践,是中华文明价值理念在百年变局中的时代表达,是对“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作出的中国回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所言,“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需要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历史终将证明,这条植根文明、观照人类的外交道路,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更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中国愿同各国携手,以共同价值为指引,持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积极力量,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书写全人类文明新篇章。
【本文系“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文化思想研究”(3162022XSX04),外交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