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闫晓(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
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和实际行动。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必须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上下足功夫。
坚定信仰强信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的一个重大举措,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只有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在实践中,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听得进的语言和方式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对党的信心。具体的做法有:进家门“拉话话”,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志愿宣讲员用“小板凳”发挥“大作用”、用大喇叭传“新声”;“大槐树下”话党史;贝侬山歌传理论;“网格屋场”、“小院讲堂”推出微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再用“说教味浓”的“官话”,而是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在暖暖民生、切切民情和绵绵民意的关切中,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从而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关心群众和服务群众。通过“有载体、接地气、富活力、可持续”的形式引导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这就有利于整个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主旋律更为嘹亮,正能量更为强大。
文化惠民聚民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标准提升,精神文化需求更为强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统筹整合全县域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适用性和创新性,以精准、便捷的文化供给服务凝心聚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火起来,红色文化用起来,传统文化活起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将“以文化人”落实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细节实处,通过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切实提升百姓文化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实践中心把经典诵读、书画摄影、戏曲传唱、文艺演出、民俗展示、非遗传习、科普知识等送到百姓家里,让群众直接参与和享受这些文化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时依托村史馆、文化礼堂、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城市雕塑、主题公园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文化场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倾心构筑群众可以自得其乐的文化乐园,让百姓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化、陶冶情操,获得精神滋养。
民生服务暖人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求“人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整合各种资源,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民为本,解民忧、暖民心、聚民意,一点一滴筑起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之基,串联起党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茶馆”泡出“亲民好茶”,村“两委”班子轮流值班担任“民生观察员”,在“民生茶馆”和群众“喝茶话家常、沟通聊心事”,轻松自然的氛围让群众把平时不想讲、不愿讲的问题讲出来,“民生茶馆”也成为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养老驿站”承担起照顾失能失智、高龄虚弱、独居老人的责任,成为老人们的幸福港湾;“复兴少年宫”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结合地域文化资源和儿童发展特点开展的特色课程,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文化生活,让农村孩子的梦想在家门口启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战略导向,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关注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用情用心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服务工作,使百姓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上下同愿筑同心。“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而家风好坏,直接关乎家庭存亡。要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要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建成文化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在千千万万家庭中。因此,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而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是个人、家庭和社会价值观的连接点和交汇处,家风建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时而生、应运而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关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在由外到内“引导”与由内到外“变化”的内外兼修中实现“内外-升华”的个体意义达成和“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生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强化价值引领中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挖掘基层凡人善举,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抗疫先锋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表扬公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通过榜样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让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