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周军军(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作为新时代七大战略之一被正式载入党章,已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纲领性部署。乡村全面振兴主要涵盖“五大振兴”,其中,人才振兴是关键。只有通过人才振兴,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政策执行、资源整合、民生服务和平安建设等多重任务,其能力素质直接影响乡村全面振兴成效。
部分农村基层干部面对数字化呈现“水土不服”现象
当前,数字技术变革正在深刻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乡村全面振兴造就新机遇的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干部带来了一些现实挑战。尽管数字乡村建设逐渐普及,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加快,农村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增多。但城乡之间、不同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平衡,一些数字技术、产品和工具的应用门槛、使用成本较高,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数字素养在顶层设计、分层实施、分类推进和考核评估等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统一体系,这就导致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提升数字素养的认知还存在不足和偏差,在受数字技术变革深刻影响的乡村振兴实践中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农村基层干部长期扎根乡村,贴近群众,熟悉本地社情民意和生产生活实际,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经常面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实际情形。面对数字化浪潮,要不断消解城乡及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协同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数字素养,并强化其政治定力、专业技能和为民情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数字化快车道上行稳致远。
多方协同,精准发力,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数字素养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和各级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的“神经末梢”,良好的数字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政策转化能力、综合治理能力、专业服务能力、作风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数字素养,是乡村全面振兴和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需要多方协同,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在政府政策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统筹城乡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数字资源,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强化数字伦理,防范技术风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使其能“有时间学”;建立数字能力认证体系,将数字素养纳入干部考核范畴,加强数字价值观教育引导,开展相关技能比赛和评优评先,促使广大基层干部形成“愿意学”的内生动力;为农村基层干部数字素养培训安排专项经费,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岗位等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科学规划进阶培训内容,注重实战演练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不断提升培训效果。
在科技赋能层面,在数字技术和产品试用推广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基层需求特点,强化定制化工具开发,提供更多轻量化办公软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数字技能实训,不断降低数字技术工具使用门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推动数字资源共享,开放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助力基层数据治理能力提升;建立区域技术顾问机制,利用现场诊断、远程指导等方式,及时有效解决基层实际应用难题;通过技术赋能与项目实践训练相结合,促进农村基层干部数字素养实现螺旋式上升,推进乡村数字化和数字化乡村建设。
在社会公益层面,公益机构、高等院校、群团组织和企业等可重点面向农村地区基层干部,设立数字技能免费培训等公益项目,涵盖基础办公、智慧治理应用等培训内容;助力搭建乡村数字技能实践平台,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数字服务站”,协调志愿者提供智能设备操作、政务APP使用等培训服务;利用不同媒介平台大力开展科普宣传,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积极推介数智化生活和数字化治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成员主动拥抱数字化的行动自觉;鼓励各类公益基金向农村地区捐赠智能终端设备,为基层干部学习提供专属流量套餐资助,不断降低数字技术学习使用成本。通过多方协同,在全社会形成数字技术推广应用的良好生态和氛围。
在干部自身层面,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增强提升数字素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利用慕课、政务云等资源平台学习数字工具应用与数据分析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学习使用智能办公系统,通过处理电子台账、在线协作等场景提升数字应用技能,同时不断强化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意识;针对本地治理难点和痛点,在广泛调研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探索用数字化手段优化工作流程,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参与跨区域、跨行业领域数字治理学习研讨,向技术骨干请教实操技巧,通过交流互鉴和“学思用”一体循环实现能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