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魏光禧(重庆警察学院重庆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一部署为新时代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指明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智慧城市建设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超大城市赋能、提升治理和服务效能的关键举措。自我国2012年启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十余年间有数百座城市积极实践,从早期侧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向更强调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将数据智能手段深度融入城市治理。超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活动的综合性复杂巨系统,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推动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城市建设双向赋能,高标准建设城市数字底座、高效能实施城市数字治理、高品质打造城市数字生活、高水平构建城市数字生态。
人工智能与数字城市双向赋能,高标准建设城市数字底座
坚持人工智能与数字城市建设双向赋能,加快构建完善统一的人工智能城市数字底座,加速形成数字城市基本能力,才能更好赋能应用场景打造和基本能力建设。一是要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持续迭代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市域一体部署、三级贯通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及“两端体系”,推动数据按需下沉回流,提升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实现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数据全面归集、全面共享,确保驾驶舱和实战应用全面赋能、本质安全。二是要前瞻布局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开展私有云迁移,加强西部算力枢纽建设,提升算力规模。推动视联网补点扩面,建设政务外网与视联网“一网两线”异构主备的市域新型安全网络底座。三是要强化数字城市人工智能底座。丰富城市治理语料库,推动开发多种智能体,打造“桥隧运行维护智能”“健康管理智能”“数智社区建设智能”等实战实效应用场景。综合集成推进城区数字孪生系统建设,加大管线矢量数据、城市运行管理数据以及基础地理、基础设施等三维数据归集力度,增强超大城市治理预测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撑能力。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高效能实施城市数字治理
智慧城市不仅是技术叠加,更是治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革新。智慧城市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治理、从经验决策走向数据决策的变革,从条块分割走向协同联动,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发现问题—派单处置—反馈评价”的闭环流程。一是要加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发挥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作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重要抓手载体和数字城市基本能力建设主轴功能,统筹推进城区“大综合一体化”治理和三级治理中心建设,实现城区“一键协商、一体联动”。二是全面提升应用贯通实战能力。加快推进应用全面贯通、全面实战,提升“一图掌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基于GIS系统的风险点动态管控机制,全面形成高效闭环处置能力,加快实现KPI体系、城市体征指标体系等监测预警全域感知、全量监测、全时呈现。三是要形成融合指挥调度执行能力。健全联勤联动、市带区县、区县带镇街等机制,迭代打造指挥调度系统,提升多网融合通信水平,提升应急救援、治安防控等重点行业单兵设备接通率。四是要提升超大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对城市燃气、桥梁、隧道、供水、排水、热力、管廊等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终端,推动城市建设领域新建工程物联感知设备与主体设备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加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探索建设防灾减灾领域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整合公安、应急、消防、气象、交通、城管等领域信息资源,实现城市整体安全运行“一图统览”“一网统管”,着力推动各类“大城市病”问题解决。
政务服务与共建共治双向发力,打造高品质城市数字生活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深刻领会现代化人民城市内涵式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一切工作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用好人工智能工具手段,通过政务服务与共建共治双向发力,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提高生活品质。一是强化数字政务服务效能。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构建“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机制,打造群众诉求及时办理平台,构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形成惠企援企稳企强企、群众办事全闭环政务服务新能力。二是完善基层智治体系。建强基层智治大脑,强化街镇带村社带网络机制,推动数据全量归集、应用落地见效、反向评估研判,推动基层智治体制机制、组织结构、治理形态、能力模式系统性重塑,镇街和村社保安全、优服务、惠民生实战能力全面提升。三是提升市民参与度和获得感。市民服务热线、市民诉求办理平台要和数字政务平台连通,并纳入“一网统管”督办,通过数字平台吸纳公众参与,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弱势群体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通过解决一件件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提高市民获得感。
坚持党建统领和依法治市双重保障,高水平构建城市数字生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依法治市,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法治保障。党建统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正确方向,可以有效统筹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和信息,把分散的智慧应用融为“一盘棋”,避免数据孤岛、各自为政。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推进机制,完善智慧城市规划和标准规范,破解数据共享和系统孤岛难题,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使智慧应用互联互通、协同发力。二是要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完善数据空间运营、技术、生态、标准、安全等体系,促进数据、技术、场景精准对接,推动公共数据授权开源共享,强化算力算法等扶持,加大综合应用场景开发配套支持力度。三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提升超大城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保障重要数据的可信采集、保密传输、可靠存储和安全共享,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开发利用、流通交易等环节安全治理规则,健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四是要持续构建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制定人工智能开源创新生态建设的顶层规划和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开源生态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对创新主体的开源生态建设贡献进行全面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方式,优化开源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开源项目孵化平台,营造开源开放创新生态。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250170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