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江时学(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更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这一倡议既是中国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全球治理倡议的落实需要学术界为之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不同的学科都可以开展深入研究,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区域国别学在研究这一课题时,拥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首先,全球治理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历史、地理以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学科,需要多方面的跨学科知识。区域国别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满足这一要求的良好基础。其次,全球治理与世界各国的内政外交息息相关,区域国别学能从不同国家的不同视角入手,对其参与全球治理的全过程及政策立场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再次,区域国别学主张用实地考察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可以为落实全球治理倡议提供实实在在的对策。
区域国别学在推动全球治理研究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将全球治理细化为不同的领域。全球治理就是全球问题的应对之道。全球问题数不胜数,因此全球治理可被细化为全球安全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全球贸易治理、全球金融治理、全球气候治理、全球卫生治理、全球健康治理、全球互联网治理、全球数字治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发展治理、全球贫困治理、全球文化治理、全球生态治理、全球环境治理、全球新疆域治理、全球公域治理、全球太空治理、全球海洋治理、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全球税收治理、全球社会治理以及全球人权治理等等。不同领域的治理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因此,笼统地研究全球治理,必然是只见森林而不见树木。只有细化研究领域,才能为某一领域的治理提供针对性很强的对策。
二、多一些应用对策研究,少迷信基础理论研究。全球治理研究当然需要理论,但在一定可以说更需要对策,而非空洞的所谓“理论”分析或“理论”研究。换言之,理论毕竟是灰色的。如果学术界过于强调“理论”分析或“理论”研究而缺乏对策研究,那么很可能无法应对现实问题,无法为各国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三、既要重视大国的所作所为,也要关注小国的诉求。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是多种多样的全球问题的利益相关者,但各国的关切不尽相同。例如,一些岛国关心的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因为它们的家园与海平面的上升息息相关。而新兴经济体关心的是如何在全球经济规则、全球贸易体系以及全球金融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因此,区域国别学领域的学者在研究全球治理时,不能“一窝蜂”地只研究大国或发达国家关心的议题,而是要为小国的诉求给予必要的关注。
综上所述,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为区域国别学提供了巨大的用武之地。这一领域的学者应该投入更多研究,为落实这一倡议提出多多益善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