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薇(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体现社会发展的现代性,也彰显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性坚守。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的内在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将文化主体性推至新高度
文化主体性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验证、调整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了实践基础,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建构文化主体性是近代以来中国现实发展的内在要求。当西方列强以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国门之际,中国被迫卷入现代化浪潮之中。西方列强在对中国进行武力侵略的同时,也加紧文化渗透,试图使中国臣服于西方。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无数仁人志士急切地想寻求一条救亡图存之路。彼时,中国文化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是甘为西方文明的学徒亦步亦趋,还是独立自主探索出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让中华文明熠熠生辉。历史和现实表明,巩固文化主体性是近代中国特别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诉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化主体性实践发展的新阶段。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文化主体性建构依托于现代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文化主体性唤醒民族意识,服务于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积累坚持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等现代化建设经验,聚焦文化主体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中国的现代化”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文化主体性的“中国特色”内涵。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主体性建构迈向新高度,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的成果,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在实践中积淀了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文化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刻揭示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依托经济社会发展,也需以文化繁荣为内在支撑,文化主体性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化主体性不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文化根基。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基因,文化主体性承载着特定群体的价值理念、伦理规范和行为方式,在历史演进中塑造出独特的文化标识。中华文明积淀孕育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体系,蕴含“民为邦本”“天下大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等独特智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主体性通过坚守民族文化底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层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使中国式现代化既彰显民族特色,又展现强大的文化自立。
文化主体性不断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创新动能。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文化上坚定的自我,难以经得住惊涛骇浪的考验。文化主体性不仅明晰了“我是谁”,更加清晰地回答了“我要往哪里去”,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奋勇向前,自主从中国实践场景中提炼问题、找到方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底气和支撑。文化主体性具有动态发展的理念特征,通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根本价值选择,在多元文化交融中确立中国特色的文化坐标,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动能。同时,文化主体性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推动“两个结合”向纵深发展,持续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彰显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主能力,构建起文化主体性与现代化深度交融、协同共进的创新发展范式。
文化主体性不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交流互鉴价值。文化主体性不仅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更蕴含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的智慧。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发展离不开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与融合。文化主体性以强大包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同时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中国智慧,向世界展现深厚的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深化文明对话,中国不仅能够更好地向世界传递自己的价值理念,也能在交流互鉴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呈现交织发展新态势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正交织发展,逐渐形成崭新态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下,文化主体性焕发出蓬勃生机;文化主体性以自立、自主、自信与自强的态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朝着更加主动的方向发展。
文化主体性建构依托新质生产力,以文化产业创新为驱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优化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激活了中华文化中与现代化相契合的元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促进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整合了文化主体与要素,还深化了传统文化的内核,推动了传统文化的革新与现代文化的繁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同频共振的过程,彰显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与文化创新紧密结合的过程,促使文化主体性建设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文化的活力。
文化主体性以自立、自主、自信、自强的态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朝着更加主动的方向发展。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浪潮,文化主体性经历了从探索、发展到巩固的历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从文明蒙尘到文明复兴的辉煌篇章。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引领中国融入现代世界,在深刻变革中孕育出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生命体通过坚定文化主体性,塑造人民自立、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巩固文化主体性基础上稳步推进,并与世界文明深度融合。在文化主体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立足全球视野、秉持胸怀天下的格局、彰显大国担当,推动文明从单一走向多元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生理念,秉持“和而不同”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明情怀,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确立了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认同,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