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仇焕广(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计对监测识别有返贫致贫风险的600多万群众进行了精准帮扶,消除了返贫致贫的风险。过渡期以来,我国全面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丰富帮扶政策“工具箱”,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到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绝对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基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为了避免政策出现“急刹车”效应,党中央设立了5年的过渡期,确保脱贫成果巩固与拓展,并顺利对接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5年来,各地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帮扶力度,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经济活力持续增强。2024年,脱贫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22元,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各脱贫县形成2个至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1.7万亿元。脱贫劳动力就业稳定,超过3000万人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这些数据显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并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过渡期结束,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衔接将进入新阶段。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这为新阶段的农村发展政策调整提供了方向。在原有帮扶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精准、分类化的帮扶措施。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将加强劳动能力开发式帮扶,激发内生动力,并注重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确保低收入群体不掉队。
帮扶政策还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精准帮扶力度,特别是在经济相对滞后地区,建立差异化扶持机制;强化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群的开发式帮扶,注重技能培训与就业扶持,增强“造血”功能,防止返贫现象发生;通过东西部协作与定点帮扶等手段,促进欠发达地区的振兴发展弥补地区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低收入人口在困难时期能得到有效的生活保障和支持。
未来,政策将继续坚持精准原则,依据新发展阶段的需求,优化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攻坚成果长期稳定。通过精准识别和帮扶低收入群体与欠发达地区,确保脱贫群众逐步走向富裕,避免返贫风险。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有机衔接,推动农村经济从“脱贫”走向“振兴”,实现可持续的共同富裕。总体看,要一以贯之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长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成功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可和称赞,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脱贫攻坚及其成果的巩固拓展不仅带来了乡村物质层面的改变,更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认同和社会价值。它不仅提升了脱贫农民的收入水平,更增强了他们生活的动力。乡村全面振兴将从这些深层的变化中汲取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