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3日,第20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郑州大学主办,河南省中国国际友人研究院、郑州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东盟研究院联合承办。来自河南省委外办、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北京联合大学等10余所单位的代表参加研讨会,共同缅怀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的历史贡献,探讨其精神遗产在当代中美关系和国际交流中的现实价值。
(大会合影)
开幕式由郑州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吴军超主持,郑州大学原副校长、历史学院院长、东盟研究院院长张倩红教授,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刘宝,中国驻坦桑尼亚前大使刘昕生,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主席西德妮·沃德(Sidne Gail Ward),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王保东,堪萨斯代理市长瑞安娜·肖(Ryana Shaw)以及何理良女士先后致辞。
张倩红指出,郑州大学已与52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埃德加·斯诺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此次埃德加·斯诺研讨会的召开具有厚重的历史分量与鲜明的时代意义。这既是对斯诺先生的缅怀,也是对相关研究的持续推动,更是深化跨文化理解,共建和平友谊的盛举。未来,郑州大学将继续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推动国际友人研究向好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来自中美双方的专家学者围绕斯诺研究展开深入交流。
沃德主席以《永恒的桥梁: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的历史与传承》为题,回顾了基金会自1974年成立以来的历程。她介绍,基金会在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设立了斯诺资料档案馆,目前正在推进数字化建设,以便全球学者查阅研究。她还提到基金会长期支持的“斯诺访问学者计划”,为中美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她表示,基金会今后将继续推动中美文化与教育合作,吸引更多青年参与中美友谊事业。
海伦·斯诺的亲属埃瑞克·福斯特以《斯诺夫妇在中国十年的重要成就》为题,系统梳理了斯诺1928年至1941年间的在华经历。他介绍,斯诺通过深入调查与实地采访,用真实报道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历史。他与夫人海伦共同为世界了解中国做出突出贡献。斯诺不仅以记者身份记录中国革命,还推动建立工业合作社,帮助战时中国恢复生产,为中美友谊奠定了坚实基础。
梁怡教授以《埃德加·斯诺及抗战中的国际友人》为题,回顾了斯诺及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她指出,斯诺的报道吸引了包括伊莎白·柯鲁克在内的众多国际友人投身中国抗战事业,也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她还提到约翰·拉贝等国际友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强调铭记他们的贡献是中国人民对和平与正义的坚守。
张倩红教授以《斯诺研究在中国》为题,对国内外学界的斯诺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她指出,国际学界的斯诺研究经历了从意识形态视角向多学科视野的转变,中国学界的斯诺研究也随着一系列纪念斯诺的机构建立和活动举办而逐渐走向专业化: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扩展,大量一手史料得到发掘和利用,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对斯诺研究的国际意义认识不断加深。她提出,未来应不断拓宽斯诺研究的新视角和历史空间,继续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构建国际友人研究的学科体系与理论框架,推动中外学术合作的发展。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斯诺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更是中美民间交流的奠基人。纪念斯诺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更对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给予启示:民心相通是最坚实的纽带,合作共赢是最正确的方向。
与会议同时举行的还有纪念斯诺图片展。展览共分为“斯诺生平”“斯诺与中国领导人”“不同中文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纪念斯诺”“斯诺研究机构与成果”五个主题,以图片的形式系统回顾了斯诺的一生及其对中国革命和促进中美人民友谊的贡献。(供稿:郑州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东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