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9日,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25年会暨2025新兴经济体论坛在肇庆学院举行。本次论坛以“全球南方合作与全球治理”为主题,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工业大学主办,肇庆学院、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承办。国内外12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开幕式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徐秀军研究员主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廖凡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正在成为当今国际秩序演变的重要力量。面对地缘格局深刻调整与全球治理体系重构,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将以更加开放的学术姿态和更高水平的政策沟通平台,推动形成具有包容性与代表性的智库合作网络,为“全球南方”国家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公正化、包容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中提供思想支撑与智库力量。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蔚蔚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在贸易、投资与技术合作领域的联动加深,南南合作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肇庆学院党委书记谢冠华指出,“全球南方”合作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更是文明互鉴与价值共建的重要途径。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任琳主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唐宜红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际贸易规避行为的演变趋势,指出当前贸易规避已从单纯追求关税成本最小化,逐步演化为保障供应链韧性、维护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手段。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李平教授结合当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碎片化趋势,提出中国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平台,引领“全球南方”制度型开放实践。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李青教授以全球价值链重构为切入点,指出全球经济运行将呈现“韧性优先于效率、区域化优先于全球化、安全优于成本、标准重于关税”的新趋势,“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行动将决定全球合作的新走向。
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主持第一环节“全球南方发展与合作:机遇与挑战”的专题研讨,国际关系学院经济金融学院院长羌建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徐坡岭研究员、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庞中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王碧珺研究员、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刘文革教授和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李景睿教授参与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全球南方”国家在合作进程中面临多重挑战,如何探索兼顾开放性与自主性的南南合作发展模式,成为推动“全球南方”共赢发展的关键命题。
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秘书长、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霍伟东教授主持第二环节“全球南方参与全球治理:机遇与挑战”的专题研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杰进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林乐芬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林跃勤教授、温州大学商学院黄剑教授、肇庆学院政法学院院长许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陈兆源副研究员参与讨论。与会专家围绕全球金融治理、投资合作、法律制度与制度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全球南方”国家须致力于政治上的团结自主、经济上的携手共进与知识上的“去依附化”,以期实现由全球治理的“被动参与者”向“主动引领者”的历史性转变。
当天下午,会议同步举行两场平行分论坛。其中,分论坛一主题为“全球南方合作的制度平台与共同体建设”,分论坛二以“全球南方国家新兴领域合作与治理”为主题。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全球南方团结合作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议程南方方案与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全球南方产业合作与治理”和“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合作与全球数字治理”等议题展开研讨。专家一致认为,在全球化与去全球化并行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南方”合作正在向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科技创新新领域拓展,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持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据悉,11月8日下午,2025新兴经济体智库圆桌会议率先举行。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挪威等国家和地区9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全球南方”在国际秩序重构中的角色转变与合作路径,为后续年会暨论坛的深入研讨奠定基础。(供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温可仪、陈金源、蔡春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