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11月8日,第九届UIBE国际政治经济高端论坛暨“全球治理倡议:世界新变局、新挑战与中国引领”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本次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在论坛开幕式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致开幕辞。戴长征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充分展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第一组研讨由戴长征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名誉所长蔡拓教授从差异性和一致性角度分析了当前全球治理的哲学理念,认为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更强调共同性思想,是中国智慧的世界贡献。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教授提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了三次再平衡角色,认为全球发展倡议反映出全球经济的新动力,全球安全倡议代表着全球安全的稳定锚,全球治理倡议则充当着全球治理的改革派。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研究员指出全球治理倡议与周边命运共同体存在逻辑联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断发展的必然逻辑,在周边落实全球治理倡议具有紧迫性和可行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研究员基于全球治理的历史背景、面临挑战和中国策略等三个角度,探讨了全球治理倡议的实践路径。
第二组研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魏玲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正毅教授认为当前全球治理包括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秩序方案、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提出的多元主义方案、欧洲主张的地缘经济方案,美国方案与中国方案的竞争已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辩题之一。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提出了推动落实全球治理倡议的话语路径、制度路径、行动路径、知识路径和传播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程研究员从物质力量对比、制度规则安排和价值观念竞争等三个维度分析了中美博弈下的世界秩序变局。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认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理论悖论、规则悖论、主体悖论、对象悖论和赤字悖论等叙事悖论,需要从赤字的认知、认定、责任和削减等层次进行管理。
第三组研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院长王波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方长平教授基于共商共建共享视角,认为全球治理倡议体现了主权平等、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等普遍性原则,呼吁警惕联合国“国联化”的风险。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刘昌明教授阐释了全球治理能力的理论内涵,分析了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三大动力机制和四大关键路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明进教授指出欧盟对全球南方的认知已经发生改变。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贞晔教授分析了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要义,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的九大举措。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骥教授分析了中国的国内治理经验与全球治理之间的互动联系。
第四组研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须隆教授主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志成教授指出,全球发展倡议是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全球安全倡议是巩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全球文明倡议是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全球治理倡议是确保其他三大治理倡议落地的重要体制机制保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探讨了特朗普对美国政治研究的贡献和挑战。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认为全球治理倡议开拓了全新实践维度,重新定位了全球治理的出发点,改制、转制、创制、组合将是全球治理的调整方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志永教授立足发展协和概念,讨论了重塑全球发展治理的中国方案及其中国价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