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梦甜)11月21日至23日,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高端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办。此次年会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联合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协办,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年会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为主题,围绕各学段衔接不畅、内容融合不足等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协同育人格局,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田军主持开幕式。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于成文,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张雁云,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等出席并致辞,分别从政策导向、高校支持、学科建设与基础教育实践等维度,对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展望。
开幕式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作了题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中的红色文化弘扬”的主旨报告。他深刻阐释了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和育人价值,结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求,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路径方法。
在校际分享环节,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校长丁凤良,北京市八一学校党委书记、北京市八一学校教育集团校长沈军,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助理齐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分别围绕“大思政”研究与实践、国防科技教育中的课程思政、红色基因传承以及百年育人经验等主题,与参会教师进行交流。
21日下午,年会进入课例展示与研讨环节。在“科技强国・薪火相传”主题下,4位来自不同学段的教师立足学情特点,从古代技术智慧讲到当代科技自立自强,构建起跨学段衔接的教学链条。随后的圆桌议课中,与会专家从主题融入的契合度、课堂设计的创新性等关键维度着眼,提出多项优化建议,以专业指导赋能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22日上午,“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沙龙举办。8位思政课教师代表分享了涵盖红色研学、生态教育、城市实践等多领域的创新案例,展现了思政课与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日,年会还特别设置了青年教师论坛与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工作坊,围绕思政课教学创新、科研能力提升等核心议题,开展专题培训。
闭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洪森在总结中指出,思政课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悟家国情怀的“主阵地”,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筑牢理想信念的“硬支撑”。要进一步凝聚“一体化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优势互补”的共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输出”向“双向赋能”的转型。
据悉,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校的思政课教师,西城区、海淀区、平谷区等京内地区和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的校长、德育干部和学科教师,以及教育部国培班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校长和骨干教师近400人参加了会议。
